贵州翻船事件,亲历游客提到一个细节:船长正确指令避免了更大悲剧发生! 大风大雨+冰雹刚发生时,江面灰蒙蒙一片、水浪翻涌,不少游客拿手机来拍照、录视频,在江面坐船看这样的景观,的确非常罕见。 随着恶劣天气加剧,手机根本无法拿出来记录了,雨点裹挟着冰雹从窗户内砸进来,打在身上十分疼痛。 此时的游客要么背对窗户躬身躲避,带了雨伞的撑开伞尽量保护自己,有些安全意识强的,开始往自己身上套救生衣,显然是担心风浪太大导致船体倾覆。 无论是官方报道,还是亲历者讲述,亦或是从图片查证,该类型的游船都是上下两层。下层在船肚子里,除了进出口和船身骨架外,周围有打开的玻璃,方便游客观景和通风,再往外有一条狭窄的过道,最后四周是铁栏杆。上层几乎是露天模式,除了栏杆和部分遮阳棚外没有封顶。 一层乘坐、二层观景,一层几乎没人穿救生衣,都在行李架上放着,二层明确规定要穿,因为落水的概率要高很多。 眼看冰雹大风天气越来越糟糕,有经验的船长立马下达了一条命令:船上所有游客都不要关窗户,将窗户尽可能打开到最大! 在狂风暴雨的江面,一马平川没有任何遮挡物,船只在水上对于大风来说就是活靶子。 大风从一个方向吹来,如果船只窗户紧闭,所有的风力都会作用在船体上,极容易发生侧翻。将窗户打开,能够让大部分风从窗户通过,相当于卸力,减少船侧压力。 不得不说,这名船长十分合格,经验丰富又能当机立断,让船在大风雨中没有倾覆,保护了船内游客安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让我们为他点赞[赞] 也有网友提出了另一个避险措施,将船迅速调整为迎风或逆风方向,不让宽长的船体侧面对风,这样受风面积小,再加上船体的流线型设计,只会将船吹出一段距离,不会发生倾覆。 这个想法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如果恶劣天气来得特别快、江面船只太多、游船动力不足、船长经验不足、水面太过狭窄,那成功的概率就大打折扣,只能说是未雨绸缪了。 更有大胆的网友针对游客提出了自救建议,穿好救生衣去甲板上站着,一旦看到船要翻了,就主动跳船自救。 这是因为本次翻船事故,游船直接倒扣,一层船舱太过封闭,即使穿救生衣,也很难自然浮出水面。 主动跳船的想法是真的很大胆,但很少有人在突发情况下有那样的胆量和预见性思维。另外这也只适合少数人去做,如果所有人都这样、一窝蜂往甲板涌,估计风还没来,船体就会因为失衡自己翻了。 总的来说,个人认为这次事故还是天灾成分居多,天气突然异常骤变,让人措手不及。前一刻还是天气晴朗,几分钟就电闪雷鸣,大风暴雨加冰雹,自然少了很多避险和自救的时间。 有一位游客也是当天下午刚从那儿坐过游船,他们坐完船后开车上高速回家,没想到还没出这个地方,恶劣天气就来了。他说所有车辆都在高速上打双闪趴窝,能见度连两米都看不到。 当地气象台的确发布过冰雹预警,但却是最低一级的橙色预警,突变天气无法100%小范围完全预测,否则景区也不会继续营业,高速也会临时封禁的。 当然,只有部分游客穿救生衣,这的确是管理上的疏忽和漏洞,也许是双方都图省事,可在落水的关键时候,救生衣是真的能救你的命! 可别小看那两块泡沫,有研究表明,人在水中只需5%—7%的体积浮力即可浮起,拿一个70公斤的成人举例,他需要的体积浮力就是3.5—5升的排水体积。 普通救生衣一般能够提供8—12升的浮力,这足够支撑你头部露出水面呼吸。只要你正确穿戴,不因为恐慌乱动而呛水,江河水流又不湍急,大多情况能够等来救援。 目前官方已公布了伤亡人数和搜救进展,希望还没有被找到的落水游客,都能够平安归来…… 【关注@小讼言案 ,为您分享更多精彩】
贵州翻船事件,亲历游客提到一个细节:船长正确指令避免了更大悲剧发生! 大风大雨
宏邈小讼言案
2025-05-05 07:45:20
0
阅读:1158
用户16xxx88
游船吃水十万吨。
晨晓
平底船不抗风浪。这也是江船与海船的最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