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因为在对待古建筑上意见不同,吴晗说了一句“林家出身低微”。这惹恼了林徽因,她挣扎着从病床爬起来,指着吴晗鼻子骂,“我侯官林氏满门忠烈,你又算什么东西。”
1953年,49岁的林徽因在一次交谈上,由于意见不合的对方出言不逊,林徽因当着众多人的面站起来指骂他,而这个人竟还是北京市的副市长。
在众人的了解中,林徽因一直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大家闺秀,不会同他人的交谈中大发雷霆,而这次突如其来的发火,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能让林徽因发这么大的脾气。
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在当时都是享誉全国的建筑师,夫妻二人在建筑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他们夫妇二人,在国外留学时,看到了太多因为现代化而被摧毁的优秀古建筑,为了挽救我国的古建筑,二人毕业后义无反顾的回国。
建国初期的北京城,围绕着一条14公里的古老城墙。为了给世界展现出新中国的形象,政府决定改造老旧城市,而北京首当其冲,但重新规划必定绕不开永定门的老城墙。
时任北京副市长的吴晗认为古老城墙作为封建社会的象征,应该通通拆除。
1953年,北京地铁开始规划建设,拆除古建筑的呼声日益高涨。
一时间,老城墙的存或留成了当时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当时意见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副市长吴晗和当时请来苏联的专家,他们认为,要想目光看的更长远,彻底摆脱旧社会,就要把古建筑拆除了。
另一派是以林徽因和丈夫一同代表的保留派,他们认为老城墙作为古建筑应该保留下来 。城墙可作为城区和郊区的隔离物,有利于现代城市的发展,在适当地点开豁口,控制车流,不会影响交通。况且拆除城墙工作费时费力、污染环境。
而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北京城墙是劳动人民几百年辛勤劳动的成果,大家都应该珍惜和爱护。
副市长吴晗认为有些建筑里面死过人影响不好,戾气重,但是林徽因等人却觉得这是历史存在过得标记,再说故宫里没的人少吗,你为什么不拆故宫,只敢对这些小建筑下手。
吴晗根本听不进她们的话语,固执己见,觉得自己是新时代的人,和他们这些老顽固不一样。
对此,已经是对林徽因夫妇极大地嘲讽了,说他们一家都是老顽固,这些古建筑都是旧时代的产物,已经不能响应新时代的步伐了,还守着这些古建筑干嘛。
由于林徽因的极力反对,在成为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眼中,这种行为就是与自己唱反调的意思,不仅仅反对自己的决定,甚至还在质疑自己市长的权威,吴晗越想越觉得自己这种身份,凭什么要听一个普通人的选择,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吴晗便公然评价“林家出身低微”。
这句话一说出口,吴晗就感觉情况不妙,因为这句话彻底惹恼了林徽因。
林徽因满腔怒火指着吴晗说:“我侯官林氏满门忠烈,你又算什么东西。”吴晗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但是这正是双方对峙这件事的关键时期,若自己给对方道歉,那岂不是败了自己的威风。
其实林徽因说的不错,他们家里的人的确当得起满门忠烈。林徽因的亲人全都是在抗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林徽因也曾在抗日时选择与国家共存亡。
林徽因表示,这些古建筑是我们自己证明,国外的人来了解我国历史的最好选择,一旦被破坏,就算最后可以经过手段复原,但是它的价值就已经不是古建筑了。
然而,林徽因的愤怒指责却没有让吴晗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此时的他仍觉得这件事情可以通过自己的官职来压制他们。
在这一场政治中,林徽因夫妇处于下风地位,虽然他们想保护古建筑,但是他们身为建筑师,是难以来左右这些政事的,还是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最终,恼怒的吴晗并不理会林徽因夫妇二人的建议,永定门城楼终究还是躲不开被拆除的命运。林徽因在得知古建筑要彻底拆除,看着自己用心保护的古建筑被推倒,林徽因伤心悲痛,本就沉疴已久的身体更加虚弱。
带着悲痛和遗憾,于1955年4月天,建筑师林徽因,才女林徽因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心怀不甘闭上了眼睛,葬在了她设计的公墓中。
历史总是会给人们敲响警钟,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和保护文化遗产。正如林徽因所预言的那样,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认识渐渐改变。当人们真正开始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时,或许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