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开国中将刘忠衣锦回乡探母,家里却没有母亲的踪影。他疯了一样找遍大街小

蜀山史道道 2025-05-05 09:28:32

1950年,开国中将刘忠衣锦回乡探母,家里却没有母亲的踪影。他疯了一样找遍大街小巷,最终看到母亲在沿街乞讨,他崩溃大哭:“孩儿不孝。”

1950年的一天,在福建省上坑县的街道上,有一位衣衫褴褛、头发披散的老妇人。看她浑身无力的样子,估计好几天没有吃饭了,周围人也都见怪不怪,说明她已经在这里乞讨很长时间了。

但也就在这时,一位身穿军装的中年男子走上前去说道:“老人家,您好,您能听见我说话吗?”老妇人听到有人在和自己打招呼,突然微微一怔,头也不敢抬,身体还有些微微颤抖。

男子知道,在当时国民党军阀的治安下,百姓们都被剥削,压榨。日子久了,百姓们见到这些穿军装的都会避而远之。

所以,为了让老妇人不必慌张,并且可以和他对话,男子连忙蹲下来,放下自己的身段和她说;“我是八路军,现在应该叫中国解放军,我们是专门为穷苦百姓服务的人,和过去的那些人不一样,他们已经被我们打跑了,您不要害怕,我就是像向你询问点事情”。

听到这句话,老妇人放下了慌张的神情,抬头望向他。但是她那乱糟糟的头发挡住了她的面庞。

见老妇人愿意直视自己,接着男子开口说道:“我想向您打听一个人,她叫林连秀,身高一米六左右,就住在这个附近,您见过她吗?”

要是能看到老妇人的眼神和表情,就会发现她的脸上只有震惊,这正是因为她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老妇人突然开口说道;“我就是林连秀。”

这个声音是那么的熟悉,男子颤抖着撩开老妇人脸上的头发,定睛一看,竟然是自己的母亲。

在当今的和平时期,母亲对于远行的孩子,担忧的是他们能不能吃饱穿暖,在城市打拼得顺不顺心,想着他们常回家看看。

可是在战争时期,孩子们出门当兵打仗,更令母亲提心吊胆。儿女立了多大功、取得了多大的成绩、有了多大的名声,在母亲眼中那都是次要的。

在我国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领中,就有这么一位开国中将,他叫刘忠。在1929年,独自奔赴战场建功立业。

刘忠参加革命二十余年,经历过长征等艰苦的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被授予开国中将的头衔。

不过他心里始终记挂着故乡的母亲。在他参加革命的二十多年以来,始终联络不到故乡的母亲,当初自己加入革命事业,也是源自母亲对他的支持与鼓励,如今功业已成的刘忠便匆忙向上级请假,回到了多年未归的故乡,他要亲自寻找母亲的消息。

刘忠是福建上杭人,回到上杭后,刘忠先是回到了记忆中的家,但此时他的家早已人去屋空。刘忠只能在上杭遍地打听自己的家发生了什么,以及自己母亲的线索。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街边的一个墙角,他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正盯着自己看,他感觉到十分不对劲,手里拿着碗,在乞讨吃食,刘忠走近一询问,也就这才发现自己的母亲竟然沦为了乞丐。

刘忠当即就给母亲跪下了,没想到自己的母亲竟然过上了这样的生活,他一把抱住母亲,娘俩一度哽咽的说不出话来,只能放肆大哭。

后来才得知,这里的百姓们当时受国民党的压迫,都过上了衣不蔽体的生活。

这一见面,刘忠庆幸自己还能与母亲团聚,很多像他一样的战士返乡后,亲人早已不在。这辈子他为国家奋斗,舍小家为大家,最对不起的就是母亲了,他要用自己的下半生全力弥补。

刘忠与母亲重逢后,将母亲接到了自己工作的地方,为了报答母亲,尽管他的工作十分繁忙,但是他还是抽出时间和母亲坐下来聊聊天,带着母亲去外面游玩,好衣好吃的都给母亲,只为了弥补对母亲的照顾不周。

经过了一段时间和儿子的生活,有一天,母亲对刘忠说,希望可以把自己送回上杭的老家去,刘忠以为是自己待母亲不周,连忙挽留母亲。

而母亲却表示这是自己的意愿,自己从那里出生,长大,对那片地方充满了感情,现在年事已大,想回到熟悉的地方养老。

他对母亲的悉心照顾,母亲也感受到了他的孝心,但是自己留在这里让刘忠的工作也受到了影响,这毕竟是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切的重心要放在国家上。

刘忠知道自己拗不过自己的母亲,也便遵循母亲的意愿,将她平安送回上杭,每个月也会给母亲寄生活费,节假日也偶尔会回来看望母亲,邻居们无一不称赞刘忠的孝顺。

0 阅读:54
蜀山史道道

蜀山史道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