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8年,明朝开国大帝朱元璋,积劳成灾病逝于自己的寝殿中,死前还在一直放心不下自己辛苦垒砌的大业。 因为朱元璋的后代,并没有像他这样宏韬伟略的人才能担此大业。 也许是他的执念成真,他逝世后的一个月,远在浙江府钱塘县太平里的一户人家,出生了一个男婴。 而这名男婴,未来将成为大明中流砥柱般的存在,也将续写大明将近200年的辉煌历史,他就是-于谦。 说起于谦,大家最熟知的无疑是《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而于谦为人也如诗里一般,真正做到了为人清廉、品质高洁。 这也与他的父亲教导息息相关,于谦的父亲也是一名文人,但他因厌恶当时腐败成风的官场,所以并未踏入仕途之路。 他从于谦小时候便教导他做人一定要忠贞不节、不追名利,为国为民。 在朱元璋逝世后,应时局要求明英宗朱祁镇便登上了皇位,可当时他尚且9岁,只能由皇太后帮忙主持朝政,直至皇太后逝世后。 朱祁镇迫切需要个帮手主持大局,这时掌权的太监王振,便成了朱祁镇的心腹。 彼时的他还不知道会因为王振,让自己差点命丧敌营,也差点断送了整个江山。 在于谦任巡抚期间,几乎夜以继日地摸查民情、寻访百姓,力挽狂澜式地减轻百姓困苦,帮扶了一批又一批的流浪灾民。 不仅慢慢让百姓安居乐业,也让当时的巡抚困顿的经济焕发了生机。 在回京复职时,曾有官员好心提醒他回京要记得给王振备上厚礼,以表礼节。 而于谦却笑笑表示“我身上无财物,只有两袖清风,如此我便带清风回去吧”。 也是因此,王振把于谦视为眼中钉,只要有机会便会诬陷拉踩他。 1449年,时逢瓦剌举兵侵犯,而明英宗朱祁镇,不顾文武百官的反对,执意要御驾亲征以示天威。 其中不乏王振的刻意吹捧和洗脑。 当时的大明兵力是完全不低瓦剌的,再加上士兵未得有力之士给予排名布阵,所以结果可想而知,最后大明兵败,明英宗成了战俘。 这一举动传到京城时 ,顿时人心惶惶,连朝廷官员都开始辞官,仿佛国破已成事实,这便是名震今时的“土木堡之变”。 此时,于谦当场呵斥了那些懦弱的官员,并携力推举了朱祁钰(这便是后来的明代宗)为新帝,以稳民心。 同时,于谦还发挥了其优秀的军事能力,在接受兵部侍郎一职后,他更是全力来保卫京城,朝中大臣看到于谦能力也纷纷开始支持他。 接下来于谦开拓兵力,鼓励民众参军、紧急加派人手制作军用品、扩充粮草(大肆奖励为军献粮的百姓),终于在于谦的万全之策下,瓦剌兵败,明英宗被送回京城。 于谦这样的良臣本应该安享晚年,在明英宗长达数年的隐忍复辟成功后,被奸臣联名诬陷使其被迫含冤而死。 虽至明宪宗时期,于谦得以沉冤得雪,但如若于谦若能多活几年,我们后世也许会学习到其更多佳作。 就像于谦石灰吟里说的要留清白在人间,但于谦留给我们后人更多是那份坚韧不拔、忠诚至渝的正气,我们将永远铭记这位历史的伟人。
1398年,明朝开国大帝朱元璋,积劳成灾病逝于自己的寝殿中,死前还在一直放心不下
小牧童那小罡吖
2025-05-05 10:26:26
0
阅读:47
alexander
明英宗是朱元璋重孙,前面隔了4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