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不打电话,特朗普一声令下,美方发起报复,巴菲特说了实话

环球微视角 2025-05-05 11:02:25

对于此次特朗普的关税战,中方没有出面喊话,也没有主动打电话联系美方协商,而是选择静观其变,于是,压力之下又不愿低头的特朗普,再一次选择报复。美方宣布,从5月2日起,正式取消对来自中国的小额包裹的免税政策。

这一决定影响非常直接,日常用品、衣服鞋帽、小家电,凡是靠电商平台购买的中国货,统统被波及,事实上,这不仅是对中国施压,也是对美国消费者开刀。数据显示,在2024财年,仅通过小额包裹免税通道进入美国的货物,就高达13.6亿件,大多数来自中国,这么一大批商品突然面临高关税,美国普通消费者受到的冲击可想而知。

5月1日,特朗普出席了亚拉巴马大学的毕业典礼,讲话内容也很有针对性。他对商学院的学生说,不要只想着搞金融,要投身制造业,比如造船、建厂、浇筑混凝土这些“实打实”的工作,他还强调,这是美国制造业复兴的机会。副总统万斯同一天现身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钢铁厂,表态更加明确,说美国制造业的“黄金时代”正在来临。

然而,特朗普的口号未能立刻扭转美国制造能力不足的现实。美国宣布取消免税政策后,各国商家反应迅速,有外媒报道,一些零售商干脆暂停了对美发货,还有的正在重新评估与美国市场的联系,一些外国品牌已经明确表示,不再向美国市场供货。

美国鞋类品牌“XYZ”的案例颇具代表性,该品牌原通过加拿大仓库转运中国制造的运动鞋,以规避高关税,新政后,一双175美元的鞋子税费飙升至300美元,企业不得不将库存转移至美国本土仓库,成本陡增。

可以说,从5月2日开始,美国消费者在点击“下单”的那一刻,面对的不再是快递的送货速度,而是一个彻底变了样的购物环境。商品贵了,物流慢了,选择也少了,原本说是为了“公平贸易”,可实际结果却是购物成本上涨。

就在美国消费者面对涨价和物流问题时,另一边,中国市场的情况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景象——最近,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直接到源头“扫货”。

据报道,在这个五一假期,义乌国际商贸城迎来大批外国游客。很多外籍人士拖着行李箱扫货,不少外国游客表示,来中国购物实在划算。从电子产品到生活用品,再到传统工艺品,品种多、价格实惠,吸引力越来越大。特别是中国近年来推出的“240小时免签”和“即买即退”政策,给了外国游客更多便利。

数据显示,“五一”期间,中国入境游客订单量同比增长173%,在上海田子坊、广州上下九等热门打卡地,外国人买花茶、买剪纸、买瓷器,几乎成了“新风尚”,还有游客表示,不只是来买小商品,连手机、电脑也成了他们的代购目标。

中国的消费场景变化,让许多外国客人感受到“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就像墨西哥游客赛尔吉奥说得很直白:“你想要的东西,在这里都能找到。”从这些言论可以看出,中国产品的质量和种类,正在被更多人认可。

而这些现象,也让投资者看到了问题的另一面。当地时间5月3日,美国投资大佬巴菲特在一次闭门会议上坦言,对美国经济的短期发展不太乐观,他说,美国制造业的回流计划看起来很好听,但现实中问题不少,尤其是关税政策的后果,很多普通人都在付出代价。

巴菲特还提到,贸易战伤害的是双边贸易关系,也扰乱了全球供应链。这种情况不是靠“喊口号”能解决的。最关键的,是如何在保持国内制造的同时,不打击消费者利益。他还点出一个重点:中国产品在全球依旧有强大竞争力,不是想替代就能替代的。

这番话,无疑是现实的反映,可以预见,未来,美国若继续采取单边主义政策,不仅难以重建制造业,还可能因为物价上涨、消费承压而影响经济复苏。而中国则在扩大开放、吸引外国消费、推动“双循环”的过程中,逐步稳住了自身经济节奏。

中美关系依旧复杂,但当下的局势已经说明一个事实:单靠打压别人,不会让自己变强,全球市场本来就是互利共赢的结果,强行改变,只会带来更多不确定。而中国不主动打电话,是一种有分寸的策略。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下,保持冷静比什么都重要。毕竟,中方已明确强调,如果美方真的想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就应该停止威胁讹诈,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同中方对话。倘若一边说要同中方达成协议,一边不断搞极限施压,这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也是行不通的。

0 阅读:1086

猜你喜欢

环球微视角

环球微视角

实时追踪全球热点,深度剖析国际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