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蒋红英在店里买菜,无意说起自己曾经是红军。店小妹也很健谈,聊起老红军

风城春史呀 2025-05-05 13:37:20

1987年,蒋红英在店里买菜,无意说起自己曾经是红军。店小妹也很健谈,聊起老红军爷爷的故事。听到一半,蒋红英惊呼:这是我丈夫。   在1932年,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准备阶段,国内局势动荡,各种势力割据。在这种大背景下,蒋红英和赵基生两人因战乱相遇相知,共同投身于抗战的洪流之中。蒋红英,出生于浙江定海县的一个贫苦农家,由于家庭原因,她从小就表现出了极强的独立性和反抗精神。   1928年,蒋红英偷偷离开家,加入了革命队伍,开始了她的红军生涯。而赵基生,生于河南的一个普通家庭,年轻时便有着浓厚的革命情感,他早早地参加了红军,成为一名战士。   在1932年的春日里,大别山的晨风带着微凉,红军的根据地处处充满了忙碌与紧张的气氛。正是在这样一个清晨,蒋红英怀揣着对革命的坚定信念,独自一人走在通往报名处的泥泞小道上。道路两侧,青翠的树木被朝阳染上了一层金色,小鸟在枝头鸣叫,似乎也在为这位新的革命者加油鼓劲。   蒋红英的脸上带着一抹坚毅,尽管年仅15岁,她的眼神却透露出超越年龄的坚定和勇敢。报名处设在一间用竹子搭建的简易棚屋内,几名红军战士正在里面处理着入伍的手续。当蒋红英走进棚屋时,一位身着绿色军装、肩膀上扛着步枪的青年战士抬头看了她一眼,这个人就是赵基生。   赵基生当时正在整理一摞破旧的登记册,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显然没想到会有这么年轻的女孩参军。蒋红英坚定地走到他面前,报上了自己的名字。她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清晰而坚决,足以让周围的人都听到她的决心。   赵基生微微点头,认真地在登记册上记录下蒋红英的名字和基本信息。他问她是否了解军队的艰苦生活,蒋红英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她已经做好了准备,只想为革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坚定的态度让赵基生不由自主地对她刮目相看。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蒋红英被分配到宣传队,而赵基生则是一名普通战士。尽管他们的日常任务不同,但在部队组织的晚间政治学习和集体活动中,两人逐渐有了更多的交流。每当谈到革命理想和未来的憧憬,蒋红英总能看到赵基生眼中闪烁的光芒,这让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共鸣。   1932年夏末,部队接到命令,准备向敌占区发起一次小规模的突击行动。在行动前的夜晚,赵基生和蒋红英一同站在营地外,望着满天的星辰。赵基生轻声对蒋红英说,无论将来会面对怎样的困难和危险,他都希望能够有她在身边。蒋红英听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握紧了赵基生的手,两人在星光下许下了彼此的承诺。   然而,好景不长,战争的残酷很快便将这对青年夫妇生生地撕扯开。在一次针对敌军强点的攻击中,赵基生所在的小队遭到了敌军的伏击,他在战斗中身负重伤,紧急撤回到后方。蒋红英在得知消息后,急忙前往医疗所寻找,却被告知他已被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治疗。心急如焚的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救护车消失在远方,无从追寻。   不久后,蒋红英也在一次战斗中受了伤,虽然伤势不重,但在战争的混乱中,她与赵基生彻底失去了联系。尽管如此,她始终没有放弃寻找的希望。战争的残酷无法磨灭她心中的爱,也无法阻止她坚持寻找赵基生的决心。   几年后,战争的阴影渐渐退去,国家的局势开始稳定,蒋红英却成了一个行走在乡间的孤影。在一个偶然的春日午后,当她坐在江南小镇的河堤上,看着河水悠悠地流过,心中突然涌上一种莫名的感觉——也许,她应该停下来,结束这无尽的寻找。就在这时,一个老乡走过来,告诉她附近有一个新建的咸菜店,店主是一个年轻女孩,她的祖父是红军老兵。   听到这个消息,蒋红英心中一动,仿佛看到了一线希望。她立即前往那家咸菜店,店面小而整洁,悬挂的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店主是一个面容清秀的年轻女孩,正在忙着招呼客人。蒋红英走进店里,简单地询问了一些关于咸菜的问题,然后小心翼翼地引出了关于女孩祖父的话题。当得知那位老红军就是她苦苦寻找多年的赵基生时,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但她努力保持着镇定。   这次重逢,仿佛命运的安排,让两个曾经青春洋溢、满怀梦想的人,在人生的晚秋,又重新找到了彼此。1992年,当两人再次走进婚姻的殿堂时,那份久违的幸福感让他们的每一天都显得格外珍贵。尽管面临经济的拮据和生活的平淡,蒋红英和赵基生始终保持着一颗感恩的心。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用自己的经历和智慧帮助邻里,用平凡的行动温暖着周围的人。

0 阅读:89
风城春史呀

风城春史呀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 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