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 的命运很难像 腾势 一样。
这是车展的时候和朋友一起路过 smart 展台聊到的话题,今天稍微有点时间,那就拿出来聊聊。
smart 的背景大家都知道了,最早是手表厂商 swatch 和奔驰一起搞的,2000 年 swatch 撤资整个品牌全部注入戴姆勒。
2017 年戴姆勒和吉利合资成立现在 smart 的主体公司: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
奔驰和吉利控股 是已知的两大股东,还有一个大股东是 天齐锂业。
天齐锂业 干啥的搜一下就知道,看名字就知道这是矿主,家里有锂矿大户。
投资 smart 诉求也很简单,入股一家主机厂,特别是拥有一全球背景的主机厂,对自己业务是有帮助的。
本来 smart 看起来会是一个极其强悍的品牌,这样的股东背景上一个还是 百度 + 吉利。
特别是 台州宣言 之后,smart 品牌会变得很有意思,台州宣言的核心是,资源整合,避免内耗。
所以 smart 到底会不会被影响,我觉得需要看,或者说,smart 不会这么快被影响,但一定会被台州宣言影响。
那 smart 品牌的处境就会很微妙,之前有人拿腾势类比,这显然不对,smart 品牌是有品牌积淀的,并且奔驰是认可 smart 的品牌定位的。
腾势 当年是合作之后成立的全新品牌,不管是比亚迪还是奔驰对腾势都没有绝对的喜好,站在当年那个时间节点上看。
但 smart 不是这样,是吉利保持现状不再投入,还是吉利全面收购;又或者是奔驰全面收购?
这都很难吧。
奔驰虽然认可 smart 品牌定位,但奔驰在华的投资还会不会分出一部分精力给 smart?
我觉得更难,因为自己都难的一批。
最最最重要的是,smart 面向全球市场,但 smart 的新能源生产在国内。(众所周知的原因,这更加不乐观)
也就是说,smart 需要和奔驰、吉利两大股东证明自己,值得继续被投资,要和新的投资者解释,自己的战略价值。
按照当时天齐锂业 以1.5亿美元(约合10.73亿元人民币)拿到 2.83% 的股份下的估值,smart 不便宜啊。
如果新的股东想进来,到底用什么估值进来,估计要 battle 半天。
新能源大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