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北平起义前后,傅作义放走五位国军高级将领。他们的名单、籍贯、职务、结局情况如下: 北平的冬天总是冷得让人哆嗦,1949年1月更是如此。那时候,解放军在平津战役中势如破竹,国民党在华北的地盘被挤得只剩北平这一块。傅作义,国军北平警备总司令,手握25万兵力,表面上还能硬扛,但谁都知道,仗打到这份儿上,胜算已经不大了。他和解放军秘密谈判了好几轮,想保住北平不被战火毁掉,也想给自己和手下人找条活路。在这节骨眼上,他放走了五位国军高级将领:李文、石觉、骆振韶、袁朴、郑挺锋。这事儿听起来简单,可细琢磨,里头的门道多了去了。 先说说这五个人是谁。李文,湖南新化人,1905年出生,家里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也读过书。年轻时他考进湖南陆军讲武堂,1926年投身北伐,跟着国民党一路打拼,混到上校参谋长。抗日战争时,他在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里带兵,胆子大,手腕硬,慢慢爬到第六十四军军长。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当上第四兵团司令官,1948年12月又兼了华北“剿匪”副总司令官,直接管北平的防务。石觉,广西桂林人,1908年出生,家里有点文化底子,父亲是清末秀才。他1926年进广西陆军讲武堂,北伐时当过排长、连长,后来参加围剿红军,升到师长。抗战期间,他打过平型关、太原会战,战功不少。1945年后,他当上第九兵团司令官,成了蒋介石的亲信。 骆振韶,浙江永康人,1904年出生,家里是当地有名的书香门第。他1922年考进黄埔军校第一期,北伐时跟着打,1928年也参加过围剿红军。抗战时,他在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里带兵,升到军长。1945年后,他当上十三军军长,还兼了第九兵团副司令官。袁朴,也是湖南新化人,和李文同年出生,家里有点背景,父亲是清末举人。他1923年进湖南陆军讲武堂,北伐时从排长干起,后来也参加围剿红军,抗战时打过平型关、太原会战,1945年后当上十六军军长。郑挺锋,海南文昌人,1905年出生,家里是当地教育世家。他1923年进广西陆军讲武堂,北伐、围剿红军、抗战一路走来,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都有他的身影。1945年后,他当上第四兵团副司令兼九十四军军长,北平被围后调去天津当防守区副司令。 这五个人,个个都是国民党军中的硬角色,带兵打仗的经验堆起来能写本书。他们在北平的职务也不轻,李文管整个北平防务,石觉和骆振韶管第九兵团,袁朴管十六军,郑挺锋管九十四军。1949年1月,北平被解放军围得水泄不通,傅作义顶着蒋介石的压力,和解放军谈条件。谈判桌上,解放军提出和平解放北平,傅作义这边得配合撤兵、交城。可蒋介石不甘心,派飞机过来,把李文、石觉、袁朴这几个嫡系将领接走,郑挺锋和骆振韶也通过别的路子溜了。这事儿表面看是傅作义“放人”,其实是谈判桌上的一步棋。 傅作义为啥放人?说白了,北平这局棋太难下。解放军兵强马壮,傅作义的25万部队看着多,可军心早就散了,补给也跟不上。蒋介石那边还遥控指挥,让他死守,可真打起来,北平这文化古都估计得毁于一旦。傅作义不想背这骂名,解放军那边也给了他台阶下——和平解放,保住北平,保住他手下人的命。作为交换,放走几个蒋介石的亲信将领,算是给国民党留点面子,也让谈判能顺下去。这五个人,都是蒋介石的心腹,留着他们,傅作义不好向解放军交代,放了他们,蒋介石那边也能消停点。 放人的过程没啥花里胡哨的细节。1949年1月22日前后,北平机场来了几架国民党军的飞机,接走了李文、石觉、袁朴。郑挺锋和骆振韶的具体走法没太多记载,可能是混在南逃的队伍里跑了。那时候北平城里乱糟糟,街上士兵来回巡逻,居民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傅作义的指挥部忙得像锅粥,参谋们跑进跑出,电话铃响个不停。解放军那边催着签协议,蒋介石那边催着守城,傅作义夹在中间,硬着头皮把这事儿办了。 这五个人,离开北平后大多在台湾继续为国民党干活,可历史的大势已经变了。北平和平解放,解放军没费一枪一弹就拿下这座城,傅作义的决定保住了无数人的命,也保住了北平的文化遗产。这事儿说起来,傅作义确实下了盘大棋,可这五位将领的离开,也让人觉得有点唏嘘。他们都是战场上的老手,北伐、抗战、内战都打过,可到头来,还是得跟着国民党跑台湾,结局各有各的滋味。
彭总本来确是想杀人立威的,毕竟四野横扫南中国以后,多少有点骄兵悍将的的意思,如果
【29评论】【10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