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石油专家王德民仪表堂堂、英俊非凡,追求他的人众多,女孩们甚至排起长队,他不堪其扰,眉头紧锁,说道:想与我成婚,需答应两个条件!谁料,这俩条件一出,吓跑一大群女生。 1963年的中国,一个令全国震动的消息传遍神州大地:中国石油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石油短缺曾是制约国家发展的严重问题。从"洋油"依赖到能源自主,这一历史性跨越凝聚着无数石油人的心血。 在大庆油田,当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时,年轻的石油专家王德民默默地流下了泪水。这不是简单的喜悦,而是对日夜奋战的同事们辛劳的致敬。此时的他,已在大庆工作了三年,亲眼见证了中国石油工业从落后到崛起的艰难历程。 回望1960年,刚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的王德民,婉拒了校长多次挽留他留校任教的诚意邀请。当时的北京石油学院作为"八大学院"之一,地位显赫,留校意味着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然而,怀揣着报效祖国的理想,他毅然选择了前往大庆油田——那个需要年轻人挥洒汗水的地方。 初到大庆,王德民很快发现一个严峻的现实:中国的石油开采技术落后于世界水平,许多技术甚至是西方国家早已淘汰的。这种情况下开采出的石油不仅品质差,效率也极低。面对这个难题,他白天钻研技术,晚上挑灯夜读,一边学习俄文,一边翻译国外的先进资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懈的努力,王德民自主研发出一种全新的油井计算公式——"松辽法"。这个方法比当时国际上通用的算法精确度提高了两倍!这背后是他和同事们日夜不停的计算和验证,是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坚持。 1963年的成就只是王德民专业生涯的开始。七十年代后期,他又提出了革命性的"限流压裂法"。这一技术突破让人惊叹:一次可压开20至30个薄油层,最多记录甚至达到了70多个!要知道,当时国外先进水平也不过是一次压开3至4个油层。这项成果推广后,使大庆油田的石油储量增加了7亿吨,相当于又发现了一个大型新油田。 王德民的贡献终于在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上得到充分肯定。他被提升为大庆石油管理局的副总工程师,随后又晋升为总工程师。1987年,他与另外6位科学家一起,成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迎来了属于科学家的春天。 荣誉接踵而至,但王德民始终初心不改。国外企业多次专程来华,开出高薪聘请他担任技术顾问,但每一次都被他婉拒:"我爱我的国家,我的工资不高,但足以维持家庭开支。请不要再来问我是否愿意去你们国家,因为我是中国人!" 在北京石油学院的校史馆里,珍藏着一张老照片:黑白色调中,一位轮廓分明、眉目如画的青年男子正凝视镜头。这就是日后被学弟学妹们誉为"史上最帅校友"的王德民。照片是他的学生证登记照,却因其出众的外表成为校史馆里的一道风景。 1955年,20岁出头的王德民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石油学院钻采系。作为当时"八大学院"之一,能进入这所院校本身就证明了他非凡的学习能力。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特殊背景——他是一位混血儿,父亲是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母亲是中央外贸学院的瑞士籍教师。 童年时期的王德民在家里与父母交流时使用英语,这让他拥有了流利的英语能力,但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扰——他无法与周围的中国孩子正常交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父母从他四年级开始,将他送到了中文授课的学校。令人惊讶的是,这个从小喜欢一个人躲在家看书的男孩,很快就适应了中文教学环境,各科成绩名列前茅。 进入北京石油学院后,王德民表现出全面的才华。五年学习期间,他的每门功课几乎都拿满分。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学霸还是校运动队的主力队员,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各类比赛,多次获得全额奖学金。 然而,优秀的外表和才华也带来了烦恼。在那个年代,大学校园里的男女比例本就悬殊,一位集英俊与才华于一身的男生自然成为众多女生的梦中情人。很快,王德民发现自己被一群女生"团团围住",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面对这种情况,性格认真严谨的王德民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直接发布了一份"恋爱声明":"想要做我的女朋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不能耽误我的学习;第二,没有时间约会。" 这份堪称苛刻的"恋爱条件"一出,果然起到了效果,追求者立刻减少了一大半。然而,真爱面前没有难题。一位名叫王日英的女生并没有被这些条件吓退,她依然坚持不懈地追求着王德民。"追穷猛打"——这是当时同学们对她追求方式的形容。最终,王德民被她的真诚打动,两人走到了一起,并最终步入婚姻的殿堂。 1960年毕业时,北京石油学院的校长多次找到王德民,诚挚地邀请他留校任教。以他的成绩和能力,留在北京发展本是顺理成章的选择。然而,让所有人意外的是,他每次都婉言谢绝了这个令人羡慕的机会。
1963年,石油专家王德民仪表堂堂、英俊非凡,追求他的人众多,女孩们甚至排起长队
生而宅命
2025-05-05 18:29:17
0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