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晚年虽然好大喜功,高傲自大,但是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1781年,已经70岁的乾隆在深夜思念起了早逝的五阿哥永琪,便选择临幸永琪生母愉妃;太监十分震惊,连忙禀告:陛下,愉妃已经67岁了,恐怕伺候不好陛下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清朝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之一,在位60年,实际掌权64年。他的时代,国力鼎盛,文化繁荣,留下了无数让人津津乐道的历史痕迹。可到了晚年,这位皇帝的性格却有些让人摸不透。一方面,他好大喜功,高傲自大,喜欢搞些劳民伤财的大工程,对外战争打得也不咋地;另一方面,他又是个有血有肉的人,尤其在亲情这件事上,露出了一丝普通人的影子。1781年,他70岁那年,深夜思念五阿哥永琪,临时起意要见永琪的生母愉妃,这事儿听起来挺离奇,但细想想,又挺接地气。 先说说乾隆晚年的状态吧。70岁,对那时候的人来说,已经是高龄了。身体肯定不如年轻时硬朗,精神上也难免有点疲惫。加上他当皇帝这么多年,见过太多大事小情,心里多少有些孤独。他晚年确实有点自负,觉得自己啥都行,啥都能掌控。可偏偏在儿女这件事上,他再大的权力也管不了生死。永琪的早逝,就是他心里一块抹不平的疤。1781年那晚,他突然想见愉妃,估计就是这种情绪翻上来的结果。 永琪是谁?乾隆的第五个儿子,1741年出生,妈是愉妃珂里叶特氏。这孩子从小就聪明,长得也好,文能提笔写文章,武能上马拉弓箭,妥妥的全才。乾隆对他那叫一个喜欢,甚至一度想让他接班当皇帝。可惜,天不遂人愿,1766年永琪得病死了,才25岁。这对乾隆来说,打击不是一般的大。失去儿子不说,还失去了一个心目中完美的继承人。从那以后,永琪就成了他心里一个放不下的念想。 再看看愉妃。她是永琪的亲妈,1781年已经67岁了。这年纪在古代,基本就是深宫里养老的状态,早就没啥侍寝的机会。乾隆突然要见她,太监都懵了,觉得这事儿太夸张。她都这岁数了,身体能行吗?可皇帝下了旨,谁敢多嘴,只能硬着头皮去请人。愉妃接到消息,估计心里也挺复杂。她跟乾隆这么多年,早就明白对方的脾气,知道这次召见,多半跟永琪有关。 那晚到底发生了啥,咱们没法细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乾隆不是随便闹着玩的。他召见愉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永琪在他心里太重要了。70岁的皇帝,半夜睡不着,想起去世15年的儿子,再想到儿子的妈还活着,这种情感冲动其实挺好理解。人老了,难免多愁善善,尤其对失去的东西,更容易念念不忘。愉妃作为永琪的母亲,跟乾隆有共同的回忆,成了他当时唯一的慰藉对象。 这事儿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换个角度看,又挺人性化。乾隆虽然是皇帝,高高在上,可他也有普通人的一面。儿子没了,他没法像普通老百姓那样随便哭一场,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缅怀。召见愉妃,可能就是他当时能想到的、最直接的办法。太监觉得67岁的愉妃伺候不了皇帝,或许是他们多虑了。乾隆那晚要的,可能不是什么体力上的陪伴,而是精神上的寄托。 从这件事也能看出来,乾隆晚年的性格其实挺矛盾。他在朝堂上好大喜功,喜欢听奉承话,做事有时候不接地气。可在私底下,他对永琪的感情又特别真挚,甚至有点脆弱。这种反差挺有意思。一个掌握天下的人,却控制不了自己的思念,最后只能在深夜里找个老太太聊聊往事,说到底,还是个有血有肉的老人。 永琪的死,对乾隆的影响有多大?从他晚年的一些举动能看出一二。比如,他后来对其他儿子要求特别严格,可能就是因为永琪没了,他得重新找个靠谱的接班人。还有人说,他晚年脾气越来越大,可能是丧子之痛一直没散。1781年这事儿,只是他思念永琪的一个缩影。70岁的人了,还能为15年前的事失眠,可见这份感情有多深。 愉妃这边呢,作为一个母亲,她肯定也忘不了永琪。67岁的她,被突然召去见皇帝,心里估计既感动又难受。感动的是,乾隆还记得她这个老太太;难受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儿子的事还是他们之间的纽带。她跟乾隆之间,早就没了年轻时的情分,能维系的,也就是永琪的记忆了。这次见面,对她来说,可能也是一次难得的释放。
乾隆晚年虽然好大喜功,高傲自大,但是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1781年,已经70
墨舞风华姿
2025-05-05 22:19:24
0
阅读: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