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不收割印度?说白了,不是美国不想动印度,而是印度这块地太太硬,啃不动!印度有自己的工业能凑合自给,国内政治复杂得让人头大,精英还会玩大国平衡术。美国这些年琢磨来琢磨去,发现印度根本没法像对待别的国家那样一把拢住。 真要动手收割,美国得先过三关,每关都能把人折腾得够呛。 先看印度国内那堆乱麻似的政治。说是个统一国家,其实更像 “散装联盟”。全国 28 个邦各有各的小九九,中央政策到地方能被改得面目全非。比如莫迪想搞 “印度制造” 吸引外资,结果古吉拉特邦要环保税,马哈拉施特拉邦要土地溢价费,泰米尔纳德邦直接要求外企必须采购 60% 的本地零件。美国企业进来建厂,光跟这些 “诸侯” 谈判就得脱层皮,更别说还有各种奇葩法律等着呢。最经典的是沃达丰案,2007 年人家正常收购业务,印度政府十年后突然翻旧账征税,还为这事儿专门修改法律追溯既往,吓得沃尔玛、福特这些巨头后来宁可撤资也不趟浑水。小米、vivo 更惨,在印度辛辛苦苦干了十年,突然被以 “违反外汇法” 为由冻结 48 亿资产,活脱脱成了 “外资提款机”。美国资本再霸道,碰上这种 “先斩后奏” 的法律套路,也只能认栽。 再看印度的经济和产业,简直是 “自我保护大师”。虽说制造业拉胯,2023 年占 GDP 才 17%,但人家保护主义玩得贼溜:进口笔记本电脑必须申请许可证,逼得戴尔、惠普在印度建厂;数据必须本地化存储,亚马逊、微软每年多花几十亿建服务器;关税更是高得离谱,美国苹果手机在印度卖价比中国贵 40%,就这老百姓还抢着买 —— 因为本土品牌更烂。但反过来,印度在 IT 和制药领域又让美国离不开。全球 20% 的仿制药来自印度,美国 60% 的青霉素原料药靠印度供应,疫情期间美国医院差点因为印度断供抓瞎。这种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局面,让美国想收割都得掂量掂量:万一把印度逼急了,断供药品或者搞数据封锁,自家企业先受不了。 更关键的是印度精英玩的 “大国平衡术”,简直把美国吃得透透的。莫迪政府一边跟美国搞 “印太同盟”,买 F-35 战机,一边又从俄罗斯进口 S-400 导弹,气得美国想制裁又不敢 —— 怕印度转头倒向中国。2024 年加拿大指责印度搞政治暗杀,印度直接驱逐 41 名加外交官,冻结所有签证,把特鲁多政府治得没脾气。这种 “谁都不怕” 的狠劲,本质上是印度吃透了美国的战略需求:在印太地区遏制中国,离不开印度这个 “棋子”。美国要是敢下狠手收割,印度立马能把 “反殖民主义” 大旗一挥,老百姓上街砸美国货,莫迪顺势把矛盾引向外部,美国反而成了众矢之的。就像 2023 年美国想让印度在俄乌冲突中站队,印度直接拒绝,还加大从俄罗斯买打折石油,转头加工后高价卖给欧洲,美国除了干瞪眼啥办法没有。 说白了,美国不是不想收割印度,而是这国家 “软硬不吃”:政治碎片化让外资难以扎根,法律漏洞成了 “杀猪刀”;产业上既有短板又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形成 “双向制衡”;外交上玩平衡术,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让美国投鼠忌器。就像苹果公司,明知在印度建厂要被征收 30% 的零部件关税,还得被迫培养本地供应商(比如塔塔集团),但为了避开中国产能、抢占印度市场,只能捏着鼻子接受。这种 “互相利用又互相制衡” 的关系,让美国只能跟印度玩 “暧昧”,没法像收割日韩、东南亚那样直接 “薅羊毛”。毕竟,面对一个既能在 IT 领域卡你脖子,又能在国际舞台上跟你掰手腕,还随时可能掀桌子的 “刺头”,再厉害的收割机也得先问问自己 —— 牙口够不够硬?
为什么美国刮起反印度的浪潮?原因其实很简单:现在不止是美国,整个欧美都在反印度。
【10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