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越南副主席黄文欢经巴基斯坦逃到中国,儿子后来成副部级,1989年带母亲、儿子来华与父亲团聚。 1979年,越南政坛风云突变,一位重量级人物悄然“失踪”。他就是黄文欢,曾经的越南国会副主席,胡志明的亲密战友。借道巴基斯坦卡拉奇机场,他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逃亡,最终落脚中国。而这只是故事的开始——十年后,他的儿子黄日新已成越南副部级高官,带着母亲和儿子来华团聚。 黄文欢,1905年出生在越南义安省一个穷苦却有点文化的家庭。小时候,他就亲眼见到法国殖民者压榨老百姓,民族意识慢慢扎根。1924年,19岁的他投身反殖民运动,1926年跑到中国广州,参加胡志明办的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那会儿,他跟胡志明结下深厚友谊,也彻底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 训练完回国,他干劲十足,秘密搞宣传。1928年被派到泰国,在曼谷的越南社区里发传单、拉队伍。1930年加入暹罗共产党,1934年还混到中央临时委员会,组织能力很强。1936年,他又跑到中国南京,帮着建越南独立运动联盟,拉拢流亡的革命者。1941年在广西龙州协助建越盟办事处,跟范文同、武元甲这些大佬一起筹备抗法武装。 1945年八月革命,他跑前跑后,组织群众集会,为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出力不少。建国后,他当了首任驻华大使(1950-1957年),在北京那七年,他忙着促成中越合作,尤其在抗法战争中出力不小。1958年,他升任国会常务委员会副主席,地位挺高。那时候,中越关系还算蜜月期,他对中国的感情也很深。 可惜好景不长。1969年胡志明去世,越南政局开始变天。黎笋上台后,政策大转向,亲苏联、疏远中国,中越关系急剧恶化。黄文欢一直主张中越友好,这让他跟新领导层格格不入。1979年,越南对亲华派打压加剧,他的处境越来越危险。政治生命岌岌可危不说,连人身安全都成问题。 他不是没想过硬扛,但现实太残酷。黎笋政权铁了心走反华路线,黄文欢这种“老派”人物完全没立足之地。他明白,留下来不是坐牢就是没命。怎么办?逃吧!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抉择。 1979年7月,黄文欢借口去东德治病,策划了一场大胆的出逃。他坐飞机到巴基斯坦卡拉奇机场时,借口身体不适拖住随行人员,然后趁乱溜到机场一角,钻进一辆黑色轿车,直奔中国驻卡拉奇总领事馆。到了那儿,他直接请求去中国。领事馆赶紧联系北京,几经协调,中国派专机把他接走。几天后,他安全落地北京。 到了中国,黄文欢受到庇护,待遇不错。1979年8月9日,他在人民大会堂开了场记者会,宣读《致全国同胞书》,痛批黎笋政权背离胡志明路线,搞反华政策。这份声明震动不小,国际社会议论纷纷。越南那边气急败坏,剥了他所有职务,但也只能干瞪眼。 黄文欢在北京住进一处安静的四合院,还得了肺癌,301医院的医生给他做了手术,延长了几年寿命。他没闲着,继续写文章呼吁中越友好。1988年,他出了本回忆录《沧海一粟》,讲了自己的革命经历和对中越关系的看法。1991年5月18日,他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葬礼在八宝山举行,挺低调,但意义不小。 再说黄文欢的儿子黄日新,这家伙在越南混得也不错。他在学术圈崭露头角,后来做到越南社科院副院长,相当于副部级官员。1989年,中越关系有点缓和的苗头,他获准带母亲和儿子来中国探亲,跟父亲团聚。这一家子跨越国界的重逢,不光是亲情故事,还透着政治意味。 有趣的是,黄日新没因为父亲的事在越南受牵连,反而仕途顺畅。1990年,中越关系转暖,他还暗中出力,通过中国驻越大使馆递信,为两国领导人在成都的秘密会晤搭了桥。1991年父亲去世,他又来华送葬,悼词里感谢中国政府的照顾,还说要继承父亲遗志,促进中越友好。
1979年我国打败越南后的反应,为何美国愤怒了,苏联却沉默不语?对越自卫反击战后
【4评论】【5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