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情报员季爱民与线人刚联络完工作,一转头就看到了敌人,因为这个地方刚来

玲珑说历史 2025-05-06 15:00:32

1944年,情报员季爱民与线人刚联络完工作,一转头就看到了敌人,因为这个地方刚来,他十分不熟悉,如果敌人问起来,他可能立马就会暴露,情况危急之下,他看向田里干活的女人,喊了一句“大嫂”。

季爱民家里一直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6岁就开始帮家里放牛放羊,12、13岁就开始下地种田当佃农,这些农活经历使他养成了勤劳简朴的习惯作风,自然而然地塑造了典型的农村老百姓自画像:艰苦朴素。

别笑话他把自己养得这么“糙”,他这样的形象,给他后来的情报工作提供了不少的便利,甚至因此被当成当地的穷苦老百姓,打消了无数次伪军的怀疑,躲过一劫又一劫。

1942年,年仅14岁的季爱民小伙子,顺应党和内心的召唤加入到了新四军的队伍中,不久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抗战故事就从这时候开始落笔了。

可能是农村的娃早当家,加上他从小就和家人经常出去给人收佣干活,所以他比其他同期的队友更为沉稳、刻苦、可靠、耐劳,所以基于他的个人特质,部队决定把他分配到情报科进行情报工作。

别看进行情报工作不用上到正面战场动刀动枪,就误以为情报工作比战场厮杀来得安全了,事实上,季爱民每次进行情报收集,都相当于把脑袋提腰上,在尖刀上走钢丝,情势十分紧张,终于,让人胆战心惊的一幕还是发生了:

1944年,季爱民同志16岁,进入情报科也才不过一年,说他是“新手”也不为过。

这天,他按照信号去和线人接头,刚开始一切都很顺利、很安全,谁知联络完毕刚与线人分手,转头没走两步就发现有敌人跟他面对面走过来了,给季爱民吓得立马不淡定了,冷汗都冒了出来。

要问季爱民一个受过训练的情报工作人员为什么这么“一惊一乍”的,看起来十分“不专业”的样子,说起来真是运气不好,这地方季爱民不熟啊,他只是来接头的,不是本地人啊。

这伪军马上就到眼前了,按照伪军的尿性,万一盘问起季爱民这附近的情况,或者要季爱民给他带路,季爱民寻思那我一问三不知,不就露馅儿了吗?情势紧急得让季爱民很难不慌。

幸而天无绝人之路,季爱民不想坐以待毙,四处张望以求找到一条破局之路,好巧不巧,附近的田里恰好有一位大姐在干农活,季爱民急中生智,想到了一个办法,只能赌一把了。

只见他朝着那个大姐挥着手,十分“自然”和“熟稔”地叫唤起来:

“大嫂!大嫂!”

其实季爱民喊出这一声“大嫂”他心里也很慌,因为他自己很清楚他俩压根就不认识,万一大姐反应一个不对劲儿,譬如来上一句“你谁啊”,就足以让李爱民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好在大姐脆生生地回应了,而且和季爱民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起来,成功迷惑了驻足旁听的敌人,真以为他俩是亲叔嫂,稍微吓唬季爱民两句就没刁难他,接着往前走了。

季爱民确认敌人已经走远了,才松了一口气,顺手抹了下冷汗,对大嫂感激不已,大嫂这才说,她猜季爱民是同志,是来执行任务的,配合新四军是应该的。

经历着危险时刻的季爱民,是我国抗战期间所有情报工作者的一个缩影,我们的情报工作发展得很不容易。

情报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打仗如果没有情报,是没办法开战的,更不用说打胜仗了,就像瞎子打人似的,根本打不到人,所以部队很重视发展情报系统。

1941年,新四军举办了第一期无线电培训班,第一批结业的学员被分配下去,成为各个师、旅的电台通讯和情报侦查工作的骨干。

有一次,农历八月十五,部队到了营地,军部机要科的负责人薛丹浩就想办法买了一头猪犒劳大家,结果猪肉还没烧熟,日本鬼子就包了上来,情况十分危急,电台的电线都没来得及拆,还好有惊无险突围成功,只是猪肉没吃成。

奇怪的是,像八月十五那样刚扎营新营地,就被敌人摸上来的情况,发生了好几次,气得江北指挥部派谭知耕同志,逮住一个俘虏开始审问:

“为什么我们一换新地方,你们就能知道的?”

经审问才得知,原来敌人有无线测向仪器,我们每到一个新营地,敌人就检测到了电台的无线电信号,顺藤摸瓜了。

从那以后,我们就改变了电台天线的架设方式,加强了情报工作的隐蔽性和保密性,同时抓住敌人麻痹大意,不屑对我军加设密码本的机会,我军研究了一套严格的密码系统,因此新四军的电台从没被人破译过,反而让我们对敌人的动向情报了如指掌,没有中过敌人埋伏。

后来在1945年4月苏中三垛伏击战中,依靠情报科同志的技术手段,我军提前截获了敌人的动向,并据此设了埋伏,消灭了100多个日本鬼子和一个团的伪军,而我军却无一人伤亡。

这一波,情报人员立大功,连张文蔚司令员都表扬技侦电台人员,说情报工作立大功,一场战斗能无伤全歼敌人,全有赖于情报人员的专业和辛劳,但又不能在报纸上宣传,委屈你们只能做无名英雄了。

我国情报工作的进步和发展,都是诸如季爱民等先辈一步一血走出来的,他们的艰险只有历史知道,偶尔露出一隅,才被后人窥见到他们的无声伟大。

0 阅读:27

猜你喜欢

玲珑说历史

玲珑说历史

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