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在老山战场上,曾经歼敌18人的英雄杨启良,转业后却被地方恶霸刁难,他实在忍无可忍,于是冷冷地冲着对方说道:“我是从死人堆里活过来的人,你确定要和我动手?”
六连奉命驻守的166高地上,20出头的班长杨启良带着五个老兵守在最前沿的1号哨位。
这些从各连队抽调来的神枪手们,把三面环崖的天然石洞改造成了坚固堡垒。
洞壁裂缝里插着弹壳做的油灯,弹药箱上刻着歪歪扭扭的"人在阵地在"。
3月9日天没亮透,观察哨的望远镜里突然闪过金属反光,杨启良抓起沾着露水的冲锋枪,二十多个越军已经摸到五十米开外的乱石堆。
老兵们默契地分成两组,两个机枪手封住左右山梁,剩下的人专打冒头的敌军。
他把爆破筒捆在树干上做成简易抛射器,轰隆一声炸得石头缝里蹿出三四个抱头鼠窜的灰影子。
打到第三波冲锋时,哨位里能站着的只剩他一人,左腿被弹片削去块肉的他靠在石壁上以便于压子弹,随后把冒烟的枪管泡进雨水桶里降温。
当他把最后三颗手榴弹的拉环套在小拇指上,听着越来越近的越南话叫骂声时,突然想起新兵连教官说过的话:"迫击炮响就是援军到"。
太阳爬过山顶时,后方阵地的炮火终于覆盖了冲锋路线,等增援部队冲上来,只见浑身血渍的他还在往打红的枪管上撒尿降温,光他一个人就撂倒了十八个敌军。
军报通讯员来采访,这个平时说话都脸红的庄稼汉子就憋出句:"咱们守住了,值。"
战争结束后,杨启良戴着军功章转业到了县里的工商所,每天骑着二八自行车巡查农贸市场,谁家摊子摆过界了,哪个缺斤短两了,他总能用当兵时练就的眼力逮个正着。
有回在城西菜场撞见个收保护费的混混,那人举着弹簧刀比划,却被杨启良用退伍时带回来的搪瓷缸子砸掉了两颗门牙,那缸子上还印着"老山作战纪念"的红字。
后来工商所的老同事回忆,杨班长办事从来不带嗓门,可那些地痞流氓见了他都跟老鼠见猫似的。
有次省里领导来视察,在会议室看见他别在钥匙串上的三等功奖章,这才知道这个整天笑呵呵查摊位的他,当年在边境线上是把越军打得闻风丧胆的战斗英雄。
如今的老山主峰立着大理石纪念碑,166高地的战壕里长满了野山茶,县档案馆的旧报纸堆里,还能翻到泛黄的《解放军画报》,上面登着杨启良站在1号哨位前的照片。
照片底下那行铅印小字已经模糊,但当地人茶余饭后说起那个单枪匹马守阵地的小伙子,总要竖起大拇指添上一句:"那可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硬骨头"。
信息来源:凤凰网 | “孤胆英雄”杨启良:对越反击战中,他孤身战斗4小时毙敌18名 新知网 | 杨启良是谁?对越反击战,他1人毙敌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