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MDF.100理想
20世纪70年代后期,荷兰福克公司发现生产线上仍在总装的两款飞机已经老迈,必须为市场提供新产品。福克公司认为市场上数千架波音727/737、道格拉斯DC-9和BAC 1-11也即将迎来换代高峰,想要攫取替换市场空间,需要打造更大的飞机。根据这一思路,福克公司在1979年提出了F.29方案,这是一种139座的飞机,在F.28基础上拉长机身,采用全新的超临界机翼,两台涡扇发动机以翼吊方式安装在机翼下方。尾翼仍然是高平尾,保留独特的尾椎开裂减速板,客舱座椅布局为3+3,这一点直接参考了波音707/727/737,发动机准备选用CFM56。福克不惜血本,投入研发费用高达15亿荷兰盾,计划在1983年下半年首飞,1985年初投入使用,单价定在1700万美元。未来还将推出加长型,可载客160—180人,计划80年代后期研制完成。福克盯上的这块市场很准,也很热,残酷激烈的竞争正在静水之下悄然酝酿巨涛:波音发布了737-300,麦道正在宣传加长升级版DC-9超级80,空客正在考虑SA1方案,这一方案最终的成果就是A320。
但很快,福克发现着一量级的新机研发困难超出了想象,恐怕独木难支,为此开始寻求合作者,先后找到空客、波音和日本飞机制造企业进行谈判。结果显而易见:空客要开发A320,波音要集中精力打造自己的757和767,还准备推出737-300,日本航空工业虽然也谋求合作发展,但期望傍上波音或空客这样更具实力的大佬。福克找不到合作者,自然也就很难激发航空公司对F.29的兴趣,最后福克找上了麦道,当时麦道也计划开发180座级的DC-XX。最终二者合作,把F.29和DC-XX糅合产生了MDF.100计划。不过最后MDF.100也没走下去,麦道还是沿着从DC-9到MD80的方向走下去,这是一条有利的资源捷径,而这条路上并不需要有福克。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福克也许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