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买“海归”头衔就能当高校老师?本土博士后十年努力抵不过一张“洋文凭”。 大

赵广宇探微一二六五 2025-05-06 23:35:43

花钱买“海归”头衔就能当高校老师?本土博士后十年努力抵不过一张“洋文凭”。 大学老师这么好当?韩国“花钱买学历”,本土博士辛辛苦苦干不过“洋标签”! 东南亚某个国家的10个“海归博士”,花了3年时间,在韩国读了个“汉语言”和“体育教育”的硕士。 说是“硕士”,其实就像“速成班”,不用怎么学,花钱就能快速拿文凭,听说有的课程在家上网课就行,韩语都不用会。 结果他们一回国,直接被国内高校招去当老师了! 反观国内那些名校的博士后,天天泡在实验室熬夜做研究,辛辛苦苦干了好几年,还在排队等评职称呢! 为啥会这样? 因为有些高校招人时“迷信海归”,觉得只要是“留过学的”就厉害,根本不管这人有没有真本事、有没有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 本土博士们拼了命努力,结果岗位被这些“花钱买速成文凭”的人轻松抢走,这事儿搁谁眼里都不公平! 问题出在哪儿? 高校“只看身份,不看能力”,觉得“海归”听起来洋气,能给学校充面子,于是不管对方水平咋样,只要有海外学历就抢着要,甚至给更高的工资和待遇。 速成文凭钻了空子,韩国有些学校专门开这种“赚中国人钱”的班,学费贵但门槛低,说白了就是“花钱买学历”,而我们的学历审核没把好关,让这些“水文凭”混了进来。 凭啥别人花点钱、混个“海归”名头,就能轻松占了辛苦人的位置? 高校别再“犯傻”了! 老师是要教书育人、做研究的,要是招进来的人没真本事,误人子弟不说,学校名声也得臭了。 招人时别盯着“海归”标签,多看看这人到底会不会讲课、有没有真才实学,别让“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歪风邪气毁了教育。 不管是“海归”还是“本土”,能把书教好、能做出真东西的,才该被尊重。 要是高校一直“只看帽子不看脑子”,以后只会有更多人花钱买“速成文凭”混进来,真正做事的人却越来越少,这事儿,必须得管管了!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赵广宇探微一二六五

赵广宇探微一二六五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