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让30万个家庭失去希望,本被判为无期徒刑的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却因在狱中“表现良好”,五年间获三次减刑,无期变有期,2027年有望出狱! (信息来源:2014-07-31 澎湃新闻——原三鹿董事长田文华无期徒刑减至18年,监狱称获3次记功) 说起来,田文华出身贫苦,生于农村,家境贫寒,然而,她勤勉肯干且好学,从一名普通兽医起步,一路拼搏,最终荣升三鹿集团董事长之位。 年轻那会儿,她在石家庄一个叫“幸福”的小奶牛场干活,那叫一个认真负责,喂牛、接生、治病,样样亲力亲为,累活脏活抢着干,村里人有事也爱找她帮忙,一来二去,就得了个“活菩萨”的称呼。 她的能力确实不一般,很快就被看中,调去做生产线的技术管理,她带着人搞起了自动化生产线,大大提高了效率,为后来大批量生产奶粉打下了底子,到了1983年,田文华已经是副厂长,当时石家庄牛奶厂也应运而生。 后来,国家号召搞“奶粉配方母乳化”,田文华嗅到了机会,立马申请了自主研发,她带着团队一头扎进去,没日没夜地干,同时,她想到得有稳定的奶源,就开始跟农户签外包协议,扩大收奶范围。 厂子越做越大,田文华顺理成章当了厂长,后来还把厂子改制成企业,挂上了“三鹿集团”的牌子,这一干就是十年,1993年,三鹿的“母乳化奶粉”总算成了,一上市就火了,成了家家户户都知道的牌子,田文华呢,也被捧成了商业奇才。 三鹿的成功没让田文华停下脚步,她又瞄准了国际市场,牌子越打越响,产品供不应求,公司市值一度冲到150亿。 谁能料到,三鹿风光之际,祸根已然悄然埋下,早在2003年,安徽阜阳就涌现出不少“大头娃娃”,孩子头大身小且浮肿、低烧,2008年初,甘肃又有诸多孩子患上肾结石。 当时亦有家长在网上发帖,质疑奶粉存在问题,然而帖子很快就“消失”了,这些早期的警示,竟未能叫醒装睡之人,最终酿成了震惊全国的三鹿毒奶粉事件。 追根溯源,此事与三鹿为抢占市场而施行的低价策略息息相关,价格被压得过低,奶农为盈利便往牛奶里掺水,那掺水后的牛奶蛋白质不达标又该如何是好?一开始加蛋白粉、尿素,后来发现三聚氰胺这东西更“好用”便宜,还能在检测时冒充蛋白质,关键是不容易被查出来。 他们也许不知道,也许不在乎,这种化工原料对人,特别是小婴儿的肾脏,是会造成致命伤害的。 转折点发生在2008年6月,解放军第一医院的泌尿科医生张伟,接连收治了好几个得肾结石的婴儿,一问,都长期喝三鹿奶粉,他开始警觉,紧接着,类似的病例越来越多,媒体也开始跟进报道,这下,事情彻底捂不住了。 据说,危机来了,三鹿高层开了个秘密会,商量怎么“灭火”,他们的法子是,打着“产品升级”的幌子,先把有问题的奶粉召回销毁,然后妄图通过降低三聚氰胺的含量重新投放市场,然而这如意算盘打错了,真相终如汹涌洪水冲垮堤坝般无法阻挡。 在汹涌的民意面前,三鹿集团最终低头,发布全面召回声明,承认有700多吨奶粉被污染,国家也启动了最高级别的调查,结果令人心惊,三鹿奶粉里的三聚氰胺严重超标,最终的数字是,大约三十万婴幼儿因为食用问题奶粉,出现了泌尿系统异常,有些甚至造成了头骨畸形,这些伤害很多是不可逆的。 2008年底,田文华被判处无期徒刑,然而,因为在狱中所谓的“表现良好”,她获得了多次减刑,算算日子,确实离出狱不远了,当年因三鹿事件被问责去职的一些官员,不少人后来却悄然复出,重新走上了领导岗位。 法律的惩处或有期限,然而良心的拷问与社会的评判恐怕无尽头,田文华减刑一事,我们应如何看待?这是对法律程序的尊重,还是对无数受害家庭情感的再次碾压? 一边是即将走出牢笼的“罪人”,另一边是早已官复原职的“责任人”,这对比本身,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这起事件留下的教训——关于食品安全、企业良心、监管责任以及最终的社会公平,我们真的都吸取了吗?
陕西西安,一17岁女孩在回民街上卖头纱,进价4元的,她卖10元一个,万万没想到,
【10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