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冬,抚顺方面来信,向农垦部部长王震上将求证:“在战争年代,您与抚顺西露天矿副矿长黄静波是不是有矛盾?请您帮忙提供一些他的‘材料’。”当即,王部长提笔回信,义正言辞地讲:“他与敌人是坚决斗争的。” 黄静波,1919年7月生在陕西绥德县焦石堡村,家里是普通中农。他15岁就投身革命,1934年加入共青团,很快转成共产主义者。 那个年代,陕北的黄土坡上到处是穷苦人,黄静波却早早明白,只有跟着党走才能改变命运。他白天帮家里干农活,晚上就跟着村里的地下党员学认字、学革命道理,煤油灯的光晕下,他抄抄写写,眼睛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加入革命队伍后,黄静波从最基层的工作干起。送信、站岗、发动群众,样样都不含糊。有一回,组织上要他把一份重要情报送到几十里外的联络点,半路上遇到国民党的巡逻队。 他急中生智,把情报塞进鞋底,顶着寒风在雪地里跑了大半天,硬是把情报按时送到。等完成任务,他的脚早就冻得没了知觉,脱鞋时连带着撕下一层皮,可他咧着嘴笑:“只要情报送到,这点伤算啥!” 战争岁月里,黄静波和王震在不少战场上并肩作战。王震看着这个从陕北走出来的小伙子,敢打敢拼,脑子还灵活,打心眼里欣赏。 有一次战斗陷入僵局,黄静波带着敢死队趁着夜色摸进敌人阵地,端掉了好几个火力点,扭转了战局。王震拍着他的肩膀直夸:“好小子,有种!”两人在枪林弹雨中结下的情谊,比亲兄弟还亲。 所以当抚顺方面想让王震“揭发”黄静波时,王震气得把信纸拍在桌上:“胡闹!这是要干啥?”他太清楚了,那些人就是想给黄静波扣帽子,搞莫须有的罪名。在王震心里,黄静波对革命的忠诚,比陕北的黄土还实在,比延河的水还清澈。他连夜写信,把黄静波那些年出生入死的事迹都列出来,字里行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信发出去后,王震还不放心,专门派人去抚顺,叮嘱一定要保护好黄静波。他说:“我们这些从战场上活下来的人,不能让老实人受委屈!”后来,黄静波得知了这件事,握着王震的信,眼眶泛红。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份信任和支持,就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他继续前行的路。而王震与黄静波之间的情谊,也成了一段佳话,让后人看到,真正的革命情谊,经得起风雨,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碰她一根汗寒毛!”1950年,毛人凤交给蒋介石一份刚刚抓
【3评论】【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