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是如何沦为奴隶的?难道生下来就是吗? 奴隶制是人类中最残酷的社会形态之一,其存在将人格异化为可交易的财产。 其中战争始终是制造奴隶最主要的途径,像商周时期"俘获万三千八十一人"的青铜器铭文,印证了战胜方对战败部落的系统性奴役。 殷墟甲骨文记载的羌人俘虏被用作人祭或苦力,罗马军团将高卢战俘投入角斗场,都揭示了军事征服与奴隶产生的直接关联。 再加上经济剥削催生了债务奴隶的悲惨群体,尤其是战国时期"赘婿"制度盛行,债务人被迫以妻儿为抵押,逾期未还即全家为奴。 并且在秦代《日书》记载的"逃臣"现象,映射出债务奴隶试图挣脱枷锁的挣扎。 古罗马法典甚至规定,自由民欠债逾期60日即丧失人身自由,这种将经济困境转化为终身奴役的机制,使得贫困成为吞噬人性的深渊,正如《尉缭子·武议》所言"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 自从商代开创的"罪人及其家属连坐"制度,将刑罚从肉体惩戒扩展为身份剥夺。 秦汉时期的《二年律令》规定,罪犯面部刺青以标识奴隶身份,其子孙三代不得脱籍。 这种将司法惩罚与世代奴役捆绑的模式,使犯罪者的后代承受着永世无法洗刷的原罪,正如汉代民谣所述"人民弥赊,皆为隶臣"。 血缘继承则制造出生而为奴的宿命,西周确立的"奴隶子女永世为奴"制度,通过《礼记》"臣死则仆从之"的礼法规范,将奴籍身份固化为遗传密码。 汉代法律甚至规定逃亡三十年的奴隶仍归原主,这种将人格物化为可继承财产的观念,在《红楼梦》香菱被转卖七次的遭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生物学意义上的出生,在奴隶制社会异化为命运枷锁的开端。 这种多维度奴役机制的形成,本质上是生产力发展的畸形产物。原始社会末期金属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劳动效率,使战俘存活具有经济价值。 氏族首领利用职权侵占公共财富,将集体生产资料转化为私有财产,最终催生出专门镇压奴隶的国家机器。 正如恩格斯揭示的,当劳动力能创造剩余产品时,"吸收新的劳动力成为人们向往的事情"。 奴隶制虽在客观上保存了战俘生命,创造了金字塔、长城等文明奇观,但其反人性的本质注定被历史淘汰。
奴隶是如何沦为奴隶的?难道生下来就是吗? 奴隶制是人类中最残酷的社会形态之一,其
壮志凌云侠客
2025-05-07 09:56:53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