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原始版本有望重见天日贾樟柯谈理想的电影院 《风流一代》美国上映前夕,贾樟柯导演接受了美国电影媒体The Film Stage的专访,他谈到了与CC标准收藏的合作、打造完美影院的想法以及他的电影创作历程。
FS:据悉,CC标准收藏即将发行您作品的修复版。在美国,Criterion Collection可以说是艺术电影发行和认可度的巅峰。尤其重要的是,您的电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比较难找到——尤其对美国本土的影迷们来讲,这颇费一番心思。我想知道,对于在美国获得如此高的认可度,您有何感想?这对您自己或其他中国电影人来说是否也是一个目标?
贾导: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我拍摄了十多部电影。我的确认为这些作品展现了媒介的多样性——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呈现,观众能够以多样化的方式观看这些影片。修复工作之所以至关重要,不仅在于保存这些影片本身,更在于以某种方式满足年轻一代的需求、愿望与期待,让他们也能接触到这些影片。因此,我认为这也是为何修复工作以及与Criterion Collection的合作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我们必须满足未来的、年轻一代接触这些作品的需求。
FS:几年前,我看过《站台》的加长版,大概有200分钟——这个版本之后就再也没有上映过,能有机会看到它我感到非常幸运。您修复过这个版本吗?如果没有,那么在您与《站台》这一作品的关系中,这个版本对您来说占多大分量?
贾导:我们目前正在与法国公司Celluloid Dreams合作,努力寻找修复《站台》的最佳途径。目前我们只找到了两份影片拷贝:一份是英文字幕版,另一份是意大利语字幕版。如果可以的话,我们非常希望找到原始底片——基于底片进行修复,而不是使用我们现有的两份拷贝。所以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希望在与法国发行商和CC的合作下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FS:这会是更长的版本吗?
贾导:是的,更长的版本。
FS:就电影人们真正渴望的发行和呈现水准而言,中国是否存在与CC相当的机构?
贾导:目前而言,这种以DVD或蓝光形式收藏并传播影片的发行商并不多见。如今,艺术电影的标杆是位于香港的一家名为Echo的影院。他们的做法是设立三个不同的影厅,放映他们精心策划的电影。某种程度上,这已成为艺术电影创作者追求的标杆。而我正在北京筹备一家专注于艺术电影的双厅影院,计划于今年夏季落地。目前我们仍在推进筹备工作,力求将其变为现实。预计今夏正式启动。
FS:这太棒了!您对理想影院的具体目标或愿景是什么?
贾导:在中国,我认为目前的影院体系——尤其是多厅影院和普通影院的排片逻辑——基本取决于市场上有哪些影片可供放映。它们会持续放映直到无利可图(通常四周到五周),影片下映后,再换上新一批电影。而“策展”这一概念,在中国尚未形成传统。我理想中的影院应聚焦于策展实践:精选符合标准的艺术电影,策划特定导演的回顾展,引入世界各地的电影运动潮流,将国际好片纳入放映范畴。
对我们而言,这同样关乎一项新的尝试——发行国际影片。我们近期刚发行了一部作品(《还有明天》),未来将加大这类合作,和今夏落成的艺术影院形成联动。我希望这里能成为影评人、观众与影迷的交流中心——让他们有机会互动、深入探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