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都沉默了!美国财长面对中国时终于不再遮遮掩掩,坦诚相见了。原来美国的真
乐山悦水闲情
2025-05-07 12:43:52
一觉醒来,都沉默了!美国财长面对中国时终于不再遮遮掩掩,坦诚相见了。原来美国的真正目的还是想让我们成为它的“买办”!如今美国的工厂招工广告都像春联一样喜庆,流水线工的时薪从18美元涨到了23美元,但还是招不到工人。
先看美国的如意算盘,耶伦团队在谈判桌上摊牌的“三原则”,核心就是要中国继续扮演“世界工厂”的角色,只不过这次要附加更多政治条件。
他们希望中国继续为全球市场提供廉价商品,同时要求中国在债务减免、气候融资等领域承担更多责任,甚至暗示要将美债纳入中美磋商的核心议题。
这种既要中国输血又要控制中国发展的心态,本质上是想让中国成为美国的“经济买办”,在全球产业链中永远扮演低附加值环节的供应者。
但现实却狠狠打了美国的脸,沃尔玛等零售巨头悄悄恢复中国订单,还主动承担新增关税成本,这说明资本家们早就看透了政治口号的虚伪。美国政府加征的145%关税,最终变成了美国消费者口袋里的真金白银。
中国供应商把报价模式从完税后交货(DDP)转为离岸价(FOB),等于把政策风险直接甩回给了美国采购方。这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操作,让美国关税政策变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闹剧。
再看美国制造业的困境,时薪从18美元涨到23美元,涨幅超过27%,但工厂门口依然冷冷清清。建筑行业缺54.6万名工人,半导体厂因熟练技工不足推迟投产,连现代汽车都被曝出使用童工。
这背后是美国产业结构的深层矛盾:服务业占GDP超80%,年轻人宁可去华尔街敲键盘也不愿进工厂拧螺丝。
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制造业就业人数连续三个月减少,而医疗保健和运输仓储行业却逆势增长。这种结构性失业,不是靠涨工资就能解决的。
美国政府的“制造业回流”政策更是雪上加霜。特朗普签署的《买美国货、雇美国人行政令》,本意是保护本土产业,却导致企业成本飙升。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因雇佣外国工人被工会起诉,英特尔建厂成本比预期高出30%。
更讽刺的是,美国电网老化、港口拥堵等基础设施问题,让“再工业化”变成了空中楼阁。全美5万家制造业工厂中,半数以上已建成30年以上,而新建工厂的年化支出在过去四年翻了一番。
这种种乱象的背后,是美国经济的“双重困境”:既要维持全球霸权,又要解决国内矛盾。耶伦团队在谈判桌上的强硬,本质上是对自身经济控制力衰退的恐惧。
他们试图通过关税和技术封锁重构供应链,却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中国已经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即便美国加征关税,中国对东盟、拉美等地区的出口仍在增长。
2025年一季度对东盟中间品出口同比暴涨17.9%。这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格局,让美国的“脱钩”战略沦为笑话。
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试图将中国变为美国的经济附庸,最终却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如今,美国故伎重施,却忘了时代早已不同。当中国在全球贸易中与147个国家签署自贸协定,当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覆盖100多个国家,美国的“买办”幻想,注定要在历史的车轮下粉身碎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