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在我们市三甲医院当护士,前几天婆婆胃不舒服,起初以为是吃错东西,在家喝了两天小米粥却越来越严重,疼得直不起腰。我慌忙给亲戚打电话,她立刻说:"别拖了,现在就来急诊,我在一楼等你们。" 急诊室里充斥着消毒水的味道,婆婆攥着我的手直发抖。亲戚一路小跑过来,白大褂下摆扬起风,她先给婆婆量了血压,又轻轻按压腹部:"阿姨,是不是右下腹这里疼?"婆婆点头,她眉头一皱:"可能是胆囊炎,先做个腹部彩超和血常规,我带你去走绿色通道。" 缴费时我才发现没带医保卡,正慌乱时,亲戚塞来张就诊卡:"用我的,回头再给我就行。"她带着婆婆做检查,路上遇见同事就叮嘱:"这是我嫂子的婆婆,多照顾着点。"彩超室的医生看完片子,抬头说了句"胆囊结石伴炎症",亲戚立刻掏出手机联系外科病房:"张主任,有个58岁的患者,血象很高,需要尽快安排手术......" 住院部走廊里,亲戚帮婆婆铺好病床,又把保温杯塞进我手里:"二楼热水间有姜茶,阿姨刚打完吊瓶别喝凉的。"她指着墙上的呼叫铃:"有事随时按,我今天上夜班,凌晨会来查房。"半夜我起床上厕所,看见她在护士站核对医嘱,面前的电脑屏幕映着她眼下的青黑——她已经连续上了八个小时班。 第二天婆婆进手术室前,紧紧攥着亲戚的手:"闺女,多亏你了,不然我们两眼一抹黑......"亲戚笑着拍她手背:"阿姨放宽心,主刀医生是我们科最厉害的专家。"手术进行到一半,她突然跑来找我,手里拿着个密封袋:"这是切下来的结石,你看看。"袋子里躺着几颗绿豆大小的石头,她解释:"幸亏来得早,再拖可能要穿孔。" 术后婆婆恢复得很慢,亲戚每天来病房给她做健康宣教:"排气后才能喝米汤,循序渐进......"她带来自己熬的南瓜粥,说"软烂好消化"。有天我撞见她在给婆婆擦身,动作轻得像哄小孩,婆婆偷偷跟我说:"比亲闺女还贴心。" 临出院前,亲戚塞给我个笔记本,里面记着术后注意事项:"低脂饮食,每天散步半小时......"她又把自己的微信二维码调出来:"有问题随时问我,别不好意思。"结账时我特意查了费用清单,原本需要预约三天的彩超,因为走绿色通道当天就做上了,光这一项就省了不少时间。 现在婆婆每次复查都要念叨:"多亏你表妹,不然我这把老骨头差点交代了。"亲戚却总是摆摆手:"都是应该做的,再说了,咱们是一家人。"上周她来家里吃饭,婆婆非要给她塞红包,她急得直摆手:"阿姨,再这样我以后不敢来了啊!"最后婆婆把家里种的青菜装满她的后备箱,看着她开车离开的背影,忽然想起住院时看见的一幕——凌晨三点,她在护士站给一位老人掖被角,动作像极了照顾自己的家人。 原来在医院这个充满焦虑与不安的地方,亲情就像盏温暖的灯,照亮了消毒水味里的无助。而那些穿着白大褂的亲人,不仅是血脉相连的牵挂,更是生命路上最安心的守护。正如婆婆说的:"医院的墙比教堂听过更多祈祷,而我的福气,是有个穿白大褂的亲戚,把祈祷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温暖。"
麻醉科刘主任现在估计后槽牙都要咬碎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刚接完三台急诊手术就
【45评论】【6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