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南高三女孩被确诊为淋巴癌晚期,弥留之际捐献遗体,在高考之日母亲发文

苑玉洁说汽车 2025-05-07 15:35:18

2019年,湖南高三女孩被确诊为淋巴癌晚期,弥留之际捐献遗体,在高考之日母亲发文:“苦读了十一年却没能如愿参加高考……儿来一程,母念一生。”

陈微微是湖南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的一名高三学生,家住沱江镇顾院村。家里条件一般,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在家照顾她和刚上幼儿园的妹妹。生活不算宽裕,但一家人互相扶持,日子过得踏实。微微从小就懂事,学习刻苦,在江华二中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成绩稳定,目标是考个好大学,改变家庭的命运。她是共青团员,平时乐于助人,帮同学整理笔记,参加学校的志愿活动,忙碌但充实。她喜欢语文,课余时间常翻看《红楼梦》,笔记本上抄满了古诗词。父母对她寄予厚望,每次她拿回奖状,母亲都会小心翼翼地收在抽屉里,父亲回来时也会翻出来看,脸上露出笑。微微知道,高考是她翻身的机会,十一年寒窗苦读,全都为了那三天。2019年升入高三后,她每天早起晚睡,课桌上堆满了试卷和参考书,书包里总是装着厚厚一沓错题集。学校组织模拟考试,她总是名列前茅,老师常拿她的答题卡当范文给大家讲。同学们都说,微微肯定能考上重点大学。   2019年8月9日,微微的生活被彻底改变。那段时间她总觉得身体不对劲,乏力、胸闷,还老出汗。她以为是高三压力大,没太当回事。那天,江华二中刚考完一场学考,微微实在撑不住,母亲带她去了镇上的卫生院。医生检查后神色凝重,建议去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母亲开始不安,但没多想,带着微微去了永州市人民医院。几天后,检查结果出来,医生确诊她患了伯基特淋巴瘤,已经是晚期。这种病在国内属于罕见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治疗难度大,治愈率极低。医院的肿瘤科医生解释,这种病会快速侵蚀身体器官,常规治疗只能尽量延缓病情,费用高不说,效果也不保证。微微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整个人都懵了,手里的检查报告抖个不停。父亲接到电话,连夜买了最早的车票赶回家,脸上满是疲惫和焦急。   家里经济条件有限,父亲一个人的工资要养活四口人,妹妹还小,开销不小。为了给微微治病,父母把积蓄全拿了出来,还借遍了亲戚朋友。微微不得不暂停学业,住进了医院,开始化疗。化疗的过程特别痛苦,她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头发全部掉光,体重也直线下降。每次化疗后,她都得在病床上躺好几天,胃里翻江倒海,吃不下东西。父母轮流守在病床边,母亲每天熬粥给她,父亲四处打听治疗方案。医生提到一种叫CAI-T手术的新疗法,说是可能有点希望,但费用高得吓人,号称“百万一针”,而且全国能做这手术的医生没几个。父母咬牙决定试一试,卖了家里唯一值点钱的老房子,又找亲戚凑了钱,终于筹够了手术费。2019年底,微微被转到武汉同济医院,接受了这场手术。手术后,她的身体一度好转,医生允许她出院,父母在医院附近租了间小房子,方便照顾她。2020年初,所有人都以为她能慢慢康复,微微甚至开始翻看课本,想着还能不能赶上高考。   可好景不长,2020年春节前后,武汉因疫情封城,微微一家被困在城里。就在这时候,她的病情突然恶化,高烧不退,身体虚弱到连坐起来都费劲。封城期间,医院资源紧张,微微的治疗被耽搁,父母在网上发帖求助,跑遍了能联系的渠道,但始终没得到有效帮助。等到4月武汉解封,微微的病情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多家医院的专家会诊后,都说治疗希望渺茫,只能尽量减轻她的痛苦。父母不愿意放弃,四处奔波,带着她辗转求医,但每次检查结果都像一把刀,扎在全家人心上。微微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疼痛让她整夜睡不着,靠止痛药勉强撑着。   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微微在病床上提出了捐献遗体的想法。她说,这种病太少见,医学上还没找到好办法,如果她的身体能给研究人员提供点帮助,说不定以后能救更多人。她还决定捐献部分器官,希望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父母听到这话,眼泪止不住,但还是尊重她的选择,签下了捐献同意书。2020年5月14日,距离高考还有两个月,微微在武汉的病房里永远闭上了眼睛。那天,医院的走廊安静得让人窒息,父母守在床边,手握着她已经冰凉的手。她的遗体被送往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用于医学研究,捐献证书上按下了母亲的手印。   7月7日,2020年高考如期举行。因为疫情,高考推迟了一个月,永州的考点挤满了考生和家长。微微的父母像其他陪考的家长一样,站在江华二中的校门口,看着学生们鱼贯而入,手里攥着准考证,脸上满是紧张和期待。母亲低头看着手机里微微的照片,那是她穿着校服在校园里拍的,笑得特别灿烂。父亲站在一旁,眼睛红红的,盯着校门,像是在找寻什么。高考结束那天,母亲在网上发了一段话:“苦读了十一年却没能如愿参加高考……儿来一程,母念一生。”短短几句话,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网友们纷纷留言,感叹微微的坚强和父母的深情。

0 阅读:43
苑玉洁说汽车

苑玉洁说汽车

苑玉洁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