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为了修红旗渠,他用绳子绑在腰上,荡在悬崖峭壁中间,当他被落石砸中后,接下来他做出了一个吓人的举动:他用钳子把卡在嘴里的4颗牙齿硬生生给拔了下来,接着强忍着巨痛在悬崖继续作业6个多小时。
他就是任羊成,在修红旗渠时,他曾是排险对队长。
1927年,任羊成出生在林县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由于缺少奶水,给人放羊的父亲偷偷挤羊奶让他喝,羊对他有救命之恩,所以父亲给他取名叫“羊成”。
解放前,林县人民在水深火热中艰难生存。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抗日烽火遍及各地。八路军也来到了林县,那时候积极向上的任羊成成了儿童团团长。
后来在解放战争中,任羊成多次参加战役。在这个过程中,他受到了战火的锻炼,跟随解放军主力把不少阶级弟兄从国民党反动派的剥削压迫下解放出来。
1958年,任羊成同志响应县委“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带领基干民兵连全村90余名社员参加了林县南谷洞水库修建。
在工地上,哪里艰险,任羊成就往那里闯,哪个活苦就拣那个活干,人称“小老虎”。
那时候,任羊成所在的林县水源奇缺,粮食产量很低,人民生活极度贫困。
为了改变现状,1959年10月,杨贵同志等人做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引漳河水入林县”工程的重大决策。
1960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开工了,3月正式命名为红旗渠。近四万名修渠大军,扛着工具,挑着行李,推着小车,从十几个公社向着浊漳河汇集。
任羊成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的工地上,只是一片荒山沟,他们搭席棚,睡山洞,有的干脆睡在山崖下,天做被子地当床。
修建红旗渠,林县人付出的不仅是汗水,还有鲜血和生命。落石和塌方,是工地上最大的危险。为排除这样的隐患,指挥部成立了排险队,身材瘦小的任羊成第一个报了名,被推荐为排险队长。
在进行除险作业时,他依靠一根绳子,像荡秋千一样,接近石壁,在与石壁接触的瞬间用钢钩除掉险石,遇到大的险石,就用炸药把它摧下,绳子随时都有可能被山石绞断,他也随时有可能跌入万丈深渊。
也是因为这份危险的工作让任羊成丢了四颗门牙。
有一次除险过程中,一块滚落的石块正好砸在他的嘴里,四颗牙齿被砸得躺在了嘴里,鲜血直流。
由于未完全脱落的牙齿卡住了他的舌头,他就喊不出话来,就无法跟上面拉绳子的人配合。
然而,为了继续除险,他从腰间拔出钢钎,插进嘴里,他硬生生地用钢钎把自己的4颗牙齿别了出来,随后吐出一口血水,门牙也随着吐了出去,继续在悬崖上工作了6个小时。
以后好多天,任羊成戴着个大口罩,坚持在悬崖峭壁间工作。
还有一次,一个巨大的塌方险石正在渠线的正上方,钢钩、大撬不敢去除,他就在工地上首创了赶山炮的方法,选好炮位,点着最长最慢火捻子,说时迟那时快,哗啦啦的大石流塌了下来,被乱石埋了个严严实实。
第二天,他才慢慢的从死亡线上苏醒过来,这也是他修建红旗渠5年最大伤痛之一。
在整个修渠过程中,他受过四次重伤,折过两次腿,还有两次差点丢了性命。
当时工地上流传着一句顺口溜:“除险英雄任羊成,阎王殿里报过名”。
当时曾经有一个叫穆青的记者来到了任羊成正在除险的现场。
当时任羊成!正在崖上除险,听到崖下有个陌生人喊他下去说话。
任羊成下崖以后,穆青便像拉家常似的向他问了一些排险情况。望着任羊成残缺的门牙,他关切地问任羊成:“你腰里勒根大绳,身上疼不疼?”
说着,他便随手掀起了任羊成的衣衫。
此时,任羊成由于长期凌空除险,腰部已被大绳磨出了一圈厚厚的老茧,但老茧的边缘仍然有磨破的新皮在往外渗血。
穆青看着任羊成粘着血迹的内衣时,不由得扭过头去掏出手帕擦起了眼泪,边擦眼泪边连连感叹:“哎呀,真是太苦啊!太苦啊!”
红旗渠修建的10年当中,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
正是无数个任羊成的奉献,造就了红旗渠这项伟大的工程。
红旗渠修成后,任羊成作为一名护渠工,一直守护在红旗渠上。他从没有离开红旗渠一步,每天仍不停地为红旗渠清淤、勾缝、治漏,直到他退休。
周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外国朋友来到中国,应该去参观一下红旗渠。”
从红旗渠竣工以来,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先后到此参观,他们无不对红旗渠发出由衷的赞叹。
2023年6月29日,红旗渠特等模范任羊成在林州红旗渠医院去世。
以任羊成为代表的红旗渠精神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如今,任羊成老人已经离去,但他的精神永存。我们的后人会一代代地把他和红旗渠的故事讲下去的,把他的精神永远地传承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