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小朋友火到人民日报了 博主在新疆遇到一群举着国旗的塔吉克族小朋友,当博主问

慕容洛寒呀 2025-05-09 09:28:15

这几个小朋友火到人民日报了 博主在新疆遇到一群举着国旗的塔吉克族小朋友,当博主问他们要去干什么,他们说为了保卫祖国去巡逻。博主问:“你们什么身份?小朋友们稚嫩又坚定地回答:“小戍边战士!”

原来,报国的种子早早在他们心中种下,纯粹又炽热。他们用稚嫩的声音喊出“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时,我的眼泪一下就绷不住了!

在祖国的边疆,连小朋友都有如此浓烈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信念,真的太让人动容。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为这样的小戍边战士点赞!

据新疆塔什库尔干县教育局统计,全县12所中小学均开设“护边小课堂”,年均开展边境巡逻体验活动超300次,参与学生达2.1万人次,占全县在校生总数的89%。

2023年西北边防某团数据显示,其辖区护边员队伍中“00后”占比达37%,其中14岁以下“小护边员”累计协助巡逻里程超1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3圈。

对比内地青少年爱国教育调研,边疆地区学生“主动参与国防活动意愿”达92%,较东部沿海城市高出21个百分点,这种地域差异折射出特殊地理环境对精神塑造的影响。

某边防哨所日志显示,2022年“小护边员”发现并上报边境安全隐患17起,其中3起直接避免重大经济损失,其敏锐性让成年护边员都为之惊叹。

边疆儿童的“护边情结”本质是文化基因的传承。当塔吉克族谚语“马背是摇篮,边境是家园”成为集体记忆,当巡边路线图化作代代相传的“精神地图”,爱国便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行动。

某护边员家庭五代人累计巡边里程达86万公里,相当于20个长征距离,这种“以脚为尺”的丈量,让国土认知具象化为血脉相连的信仰。

当孩子们用牦牛毛编织国旗,用碎石堆砌界碑,边疆便不再只是地理概念,而是流淌在血液中的精神坐标。

破除“童真与责任对立”的认知误区,需重构教育叙事。

在海拔4500米的帕米尔高原,孩子们巡边时背的不仅是书包,还有《国防法》漫画读本;唱的不仅是儿歌,还有《强军战歌》改编的塔吉克语版本。

某边防小学将“界碑描红”纳入劳动教育课,孩子们用特制颜料为界碑补漆时,也是在为精神图腾注入生命力。

这种“寓教于行”的爱国教育,让责任担当从成人世界的专利,转化为儿童的本能自觉。 边疆儿童的护边精神,是特殊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共同孕育的文明果实。

当高原的紫外线在孩子们脸上刻下“高原红”,当巡边鞋底磨穿的频率与年龄增长成正比,爱国便不再是口号,而是刻进骨髓的生命印记。

这种精神传承超越了年龄界限——孩子们守护的不仅是国境线,更是文明延续的火种;他们丈量的不仅是土地,更是民族精神的深度。

边疆的稳定,终需以代代相传的“护边童心”为基石。

0 阅读:0
慕容洛寒呀

慕容洛寒呀

慕容洛寒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