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业由2024年下旬起急速下滑,多位业内资深影人坦言市道在2025

港影回忆录 2025-05-09 09:54:37

香港电影业由 2024 年下旬起急速下滑,多位业内资深影人坦言市道在 2025 年踏入 “寒冬”“冰河” 期,从投资开拍电影的制片家、到电影前线工作者与影院,均难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

关于影业市道下滑议题,业内人士亦存在意见分歧,翁子光导演,日前于专栏中回应前辈陈德森导演评论新一代电影导演创作方向的网络言论;陈德森亦在网络中转载并进一步就 “商业电影” 与 “作者电影” 进行讨论。

陈德森与翁子光明显在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并就此展开激烈笔战。

翁子光导演早前于专栏文章中,回应陈德森导演对新一代电影导演创作方向的看法。

翁导引用陈导留意到 “这几年年轻创作人都倾向较黑暗面、悲剧的题材”,表示现实中已充斥经济衰退、天灾人祸的事情,认为观众需要正能量的讯息。翁导认为陈导在帖文附上《虎毒不》的海报与影评,是对陈小娟执导新作存在针对性评价。

翁导撰文回应时反指,相比陈导金像最佳导演得奖作《十月围城》,个人认为代表作是 1994 年上映作品《晚 9 朝 5》,直言:“此片最令人深刻的,就是香港一众沉迷夜生活的年轻人心态,虚无、沉醉,没有希望和梦想。” 更赞扬:“这部电影为什么好?因为真实而警世!而且作为一部没有明星卡司参与的小制作,当年赢得了过千万的票房…… 有悲天悯人之意,不是粉饰太平的虚假。”

翁导于专栏中直言:“世界愈是混乱,就愈需要‘正能量’电影的说法,恐怕在创作自由及文化人的世界里,不是一个合情理的方向。”

更列举新浪潮时期由许鞍华、徐克、谭家明等执导作品《投奔怒海》《第一类型危险》《烈火青春》等作品,说明虽然没有一部为欢乐正能量作品,然而:“作者电影的‘真诚’,我认为远比连导演自己都不相信的糖衣美好更珍贵。” 而该时期的作品,亦成为香港电影票房黄金时代的摇篮。

翁子光发表专栏文章后,陈德森亦于社交媒体上发文作出回应,表示不介意双方对是非对错之间的分歧,然而正因香港电影处于危机处处的边缘,于是需要作出回应。

陈导于文章中坦言制片家对投资香港电影感到却步,电影院亦出现结业潮,情况为外界有目共睹,点名翁子光作为电影导演应学懂顾全大局:“可能电影发展基金及《风再起时》的投资者对阁下才华非常厚爱,而翁导演为了一己的创作欲望而不需要顾全大局!但全港十数大工会,去年数据电影工作者接近二万人(可能最近有很多电影人已转行),香港电影已经岌岌可危的地步!”

在文章结尾中,陈导亦对翁导作为电影人的担当与责任提出指责:“真的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像翁导一样不理会观众想看什么和他们的喜爱,只拍自己喜欢的和自己想拍的题材,我有生之年都希望能做到,但应该不会用投资人的钱吧,但愿自己离场不再玩之前还能继续做一个有担当和负责任的电影人!” 陈德森曾于社交媒体中发表 “拿别人钱自渎” 论,认为若希望拍摄个人钟情的电影,会卖楼、卖车、典当手表去拍摄,不会使用投资者的资金。

陈导对翁导在专栏提及新浪潮影人作品,虽然认同题材并不欢乐及没有正能量,然而:“你看清楚每一部电影都有好票房,是因为娱乐性及追看性非常强,选材是为观众拍的商业片,而不是看了十分钟便看不下去要离场的!”

陈德森导演文中所指 “看了十分钟便看不下去” 的电影,呼应去年底在社交媒体中另一篇文章,当时陈德森上传一张戏院座位表,表示作为电影人在作品放映中途离场其实非常不尊重,然而他与同席观映的朋友均不知道电影尝试带出什么讯息,因此决定离场。当时有网民猜测陈导所指的电影,正是由翁子光执导、刘青云主演的作品《爸爸》。陈导重提自己忍不住离场的作品,显然指责该片娱乐性及追看性不高,选材亦非以观众作为重心。

对于翁子光在专栏中赞扬自己的早期作品《晚 9 朝 5》,陈德森表示感谢之余,坦言虽然当年大胆起用新人演员班底拍摄现实题材,然而:“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一直考虑主题的吸引处和追看性在哪,也把兰桂坊这个打卡点拍得赏心悦目,整个戏对剧中人的行为不带批判,而不是为黑暗而黑暗、为堕落而堕落。”

陈导亦表示《晚 9 朝 5》的结局带出明天有希望的讯息,希望翁子光若未能接收得到,自己愿意寄送影碟让对方重新翻看。春日荐片季

0 阅读:32
港影回忆录

港影回忆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