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这次很聪明,如果巴基斯坦在自己领空击落印度战斗机,印度可以不承认,可以说巴基斯坦在制造假新闻,反正印度国民看不到。 巴方此次作战的核心在于“超视距打击+残骸定位+舆论压制”的三位一体策略。 歼-10CE搭载的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达200公里,配合射程200公里的PL-15E导弹,在印度战机进入巴方领空前就完成了锁定。这种“先敌发现、先敌攻击”的能力,使得印度“阵风”战机尚未进入格斗射程就被凌空打爆。 更关键的是,巴方通过精确计算导弹弹道,故意将印度战机残骸引导至印度旁遮普邦巴廷达空军基地附近坠毁,残骸落点距离印军机场仅20公里。这种“主场坠机”的设计让印度无法像以往那样宣称“技术故障”或“训练事故”,毕竟战机残骸上清晰可见法国制造的挂架标志,印度电视台甚至拍到苏-30MKI坠毁砸中民房的画面。 为强化舆论攻势,巴基斯坦军方在空战结束后2小时内就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了导弹命中印度战机的高清视频。画面中,PL-15E导弹在夜空中划出明亮尾迹,直接命中“阵风”战机左翼,爆炸产生的火球在夜空中格外刺眼。 与此同时,巴方将坠毁战机的GPS坐标、残骸照片及飞行员被俘画面同步提交给联合国安理会,迫使印度在国际舆论场陷入被动。就连CNN等西方媒体也不得不确认此次空战的真实性,指出印度花费88亿美元打造的“阵风神话”首秀即遭重创。 这场空战暴露出印度空军的致命短板:过度依赖进口装备导致的体系割裂。印度“阵风”战机虽配备先进的SPECTRA电子对抗系统,但因与俄制苏-30MKI的数据链不兼容,无法形成协同作战网络。 反观巴基斯坦,其依托中国ZDK-03预警机构建的“空战云”系统,通过Link-17数据链实现了多平台信息实时共享,可同时追踪100个目标并指挥10机协同作战,决策效率比印度快30%以上。 更讽刺的是,印度此次被击落的“阵风”战机,原本承担着携带“风暴之影”巡航导弹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却因战术设计失误沦为歼-10CE的活靶子,印军将“阵风”当轰炸机使用,而护航的苏-30MKI因雷达性能落后,根本无法有效拦截巴方导弹。 值得玩味的是,巴基斯坦此次作战成本仅为印度的1/2:40架枭龙Block3+36架歼-10CE的总成本,还不及印度36架“阵风”战机的采购价。这种“体系化性价比”战略,让巴方在保持空中优势的同时,避免了陷入军备竞赛的泥潭。 正如军事观察员指出的,巴基斯坦用实战证明:现代空战胜负手已不再是单机性能的比拼,而是预警、数据链、电子战与火力的系统化协同。 当印度还在为“阵风残骸”寻找遮羞布时,巴方已用精准的战术设计和高效的舆论战,在南亚次大陆上空书写了新的空战范式。 对此,你又有怎样的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印度大军压境的关头,巴铁疯传中国出手信号:40架歼-35马上发货
【36评论】【3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