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困倦的孩子 今天赶个早,去邮友那看《全国山河一片红》。 昨天看了“苏三币

孟优与趣事 2025-05-09 16:45:55

(原创)困倦的孩子 今天赶个早,去邮友那看《全国山河一片红》。 昨天看了“苏三币”,今天又有幸瞧这珍邮,庆幸中有点纳闷,现在这些都是哪里冒出来的? 其实说早也不算早,七点半的地铁,一个小时路程,到那正好吃个早饭,然后朋友聚。 一上地铁,见到了痛心的一幕:一个孩子在噪杂不堪的地铁上睡着了,估计知道她的武器装备是书包,所以尽管是睡着,也还是将书包紧紧地压在身下,以防“三只手”将其装备窃去。 现在的孩子是累,这种累不是过去那种体力上的累,而是在当下教育卷、就业卷的大环境下人为弄出的累。 过去教育资源相对平均,老师是在哪个学校开始工作,基本上要服务到退休为止。 至于期间学术提升和技能提高后,仍是服务于这所学校,只是学生一批批地换,老师的本领却越来越高,所以就有一批批好学生被培养了出来。 那时的学生也是就近上学,根本就不需要父母去劳心劳力、劳神劳财去钻营什么所谓的好学校,说穿了,这好学校又是人为的。 学生到了学校,那学习氛围倒是很重要的,只是感觉过去的老师都是那么的敬业,那么的严肃和认真。逼得学生不认真不刻苦都不行,以致于学生毕业后,想当老师的真的不多。 最佩服是过去的老师,在他们眼里,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因为到了学校,这老师自然就成了监护人。 所以在老师眼里是没有优秀生和劣等生之分,至于说乖孩子和皮孩子是有的。 我看那时,好像老师在学习成绩差或是皮孩子身上花的时间和精力会更多。 过去补课是老师自发的,对一时成绩未跟上去的,老师会在第一时间把他拎到办公室补课,有很多时候是恶补,那就是中午时间,我不休息你也别休。 恶补几天,只要是脑子没问题,成绩总会上去不少。这些成绩都是老师们利用业余时间给补,且坚决不收钱,甚至连学生家长要表示点谢意都不收。那时意思意思就是意思意思,最多也就是二斤苹果或二斤梨,要不就是一个草纸包,里面买点栗酥或是糕点。反正东西都不贵的。 学生学得也没现在那么累,很多都能学以致用,语文尽管也有点古诗词或古文,远没现在那么多。想想也是,中国的历史瑰宝就让专业人士去研究和发扬传承吧,学生精力有限,多学点自然科学也许比这之乎者也要强得多得多。 再有就是现在学校的卷,掐尖,把所谓的好学生都给掐了,弄到“精英”、“拔尖”学校,如此一来,这几所学校生源好了,可公平竞争就没了。 剩下的都是别人眼里的差生,在他们自己潜意识里也承认了自己的差,如此之下,老师无心认真教,学生无意好好学,这其他一般学校人才还怎么出得了。 这种背景下,大家挤破头都想往好学校钻,腐败也就产生了。 其实啊,一个社会状态就是顺其自然为好,如此之卷,大人孩子都受不了。 现在孩子如此的困、这样的累,将来就真的能成栋梁之材? 不如把快乐还给孩子,把公平交还社会,让方方面面的人都能正常发挥,是人才终会冒头,是金子终会发光。 强求的东西不亚于是拔苗助长,正常点吧。 202505091500

0 阅读:1
孟优与趣事

孟优与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