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毛主席在怀仁堂看戏,突然停下来问周恩来一句:“恩来,刘嫂子在哪?”在

陌上花开四季情 2025-05-09 16:54:06

1956年,毛主席在怀仁堂看戏,突然停下来问周恩来一句:“恩来,刘嫂子在哪?”在场的人都愣住了。 毛主席口中的刘嫂子是刘志丹的妻子同桂荣。 刘志丹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如果说刘志丹短暂的一生是为人民而生,为共产主义,那么他的妻子同桂荣则是他“为共产主义信仰奋斗到底,奋斗到死”的接力者。 同桂荣出生于1905年,是陕西保安县金鼎镇人。同桂荣是家里的第三个女儿,母亲怕她出生后不被婆婆待见,就想着狠心用大烟毒死她,幸好被父亲看见了,同桂荣的命才留了下来。 父母都是不识字的农民,但是他们的心地特别善良,虽然他们的家庭条件也不好,但是他们经常留宿周边的乞丐,还给乞丐送油送面。 父母的善良,同桂荣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由于家庭条件不好,同桂荣从来没有穿过新衣服,冬天也是穿着漏风的破棉袄,铺的盖的都是破毡子,她六七岁都开始帮助父母干活了,或许就是这样的家庭环境,养成了同桂荣吃苦耐劳,节俭朴实的习惯。 同桂荣虽然没上过学,但是她是一个有主见的人,当时母亲让她裹脚,她听说好多妇女因为裹脚,土匪来了跑不快,钻在柴草堆里被烧死,所以她死活不裹,即便母亲为她裹了,她还会偷偷拆掉。后来,父亲听说外面的女孩子都在放脚,母亲这才不逼迫她裹脚了。 同桂荣七岁那年,由祖父做主,为她定下了一门亲事,对方是祖父好友的孙子刘志丹。 刘志丹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祖父刘士杰是清朝贡生,教过私塾。父亲刘培基是清朝秀才,也是教书先生。 刘志丹六岁时,祖父就亲自教他念书识字,还常常给他讲述陕北历史及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故事。在故事的影响下,刘志丹非常同情受苦的民众,以至于后来他参加了革命。 1921年,同桂荣就和见了一次面的刘志丹结婚了。 婚后,同桂荣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嫁给了一个有学问的人,忧的是自己没有学问,怕丈夫嫌弃她。 但是刘志丹不但不嫌弃她,还教她写字,还给她改了名字同桂荣。 1923年,同桂荣生了一个男孩,但是不幸夭折了,同桂荣很是痛苦。还是放假回家的刘志丹给她讲自己上学期间,学生会和军阀井岳秀斗争的故事,同桂荣的心情才有所好转,同时她也开始关心国家的事情。 渭华起义失败后,刘志丹回到陕北参加秘密斗争,同桂荣就帮着丈夫站岗放哨,送信。她还帮助战士们打掩护,逃脱敌人的追捕。如果有伤员来他们家里养病,同桂荣会去山上采药给他们治伤。平日里,她还会像群众宣传革命思想。 后来,同桂荣在丈夫的安排下,组织根据地的妇女,为部队做被服、做军鞋、补衣服。同桂荣把丈夫的战友视为自己的亲人,谁的衣服脏了、破了,就主动给洗净补好。 那时候,谁的衣服破了,叫一声“刘嫂子”,同桂荣马上就会给补一补。 如果丈夫的同志来家里谈事,同桂荣总是想方设法给他们做好吃的。 1935年10月,毛主席等党中央领导到达陕甘根据地,当时天气非常寒冷, 刘志丹知道毛主席没有棉鞋穿时,赶紧让同桂荣给他做一双棉鞋。同桂荣知道后,赶忙剪裁,纳底做帮,整整忙了两天赶出一双棉鞋给毛主席送去。 毛主席穿着非常高兴。之后,同桂荣还给其他领导每人都做了棉鞋。 那个年代,很多女战士在革命时期生儿育女非常困难,同桂荣就经常帮助她们找奶妈,为他们找寄养孩子的家庭。 当时贺子珍即将分娩,毛主席立刻派警卫员请同桂荣给接生。贺子珍说:“有刘嫂子在,我就放心了。” 1936年,刘志丹同志牺牲。同桂荣伤心之余,她发誓继承丈夫的遗志, 革命到底。她:“我虽然没有文化,但我有一颗心,两只手,在红军里还是可以做些事情的。” 1937年,同桂荣在边区党校学习文化,热心助人,样样不落人后,深受同志们的尊重。 1938年,同桂荣加入共产党。从此,她一直为革命事业奋斗着。 刘志丹牺牲后,同桂荣一直没有再嫁人。 全国解放后,同桂荣长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担任过幼儿园的名誉园长、顾问和全国政协委员。 她照顾过的孩子们长大后,只要见到同桂荣,还会亲切的喊她“刘妈妈”。 晚年的同桂荣没有要求过任何特殊待遇和补贴,她甚至拒绝了党组织给予烈士家属的照顾。 同桂荣虽然只是平凡的一名妇女,但是她但却以自己的方式书写着不平凡的历史。 刘志丹牺牲后,同桂荣在刘志丹革命精神的鼓舞下,又为党勤勤恳恳工作了整整60年。 同桂荣和刘志丹,他们不仅是夫妻,也是志同道合的战友,他们双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也忠于那份永不褪色的爱情。

0 阅读:0
陌上花开四季情

陌上花开四季情

不一样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爱快乐,爱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