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当袁绍还处于优势的时候,为什么刘备却要跑掉?
先说刘备那会儿的处境,那叫一个憋屈。他之前跟曹操在徐州干了一仗,结果被打得稀里哗啦,老婆孩子都丢了,连兄弟关羽都被曹操收编了,自己带着张飞好不容易突围,没办法只能投靠袁绍。袁绍倒是表面上挺热情,出城二百里迎接,可热情归热情,心里头咋想的呢?刘备可是个有前科的主儿,之前投靠公孙瓒、陶谦、吕布,哪个不是待一段时间就自己单干?袁绍手底下那帮谋士,像郭图、审配,早就在背后嘀咕,说刘备是个烫手山芋,留着指不定哪天闹事。 您再看袁绍的军营,表面上风风光光,里头可乱乎着呢。谋士们分成好几派,田丰、沮授劝袁绍稳扎稳打,先耗着曹操;许攸、郭图就撺掇着赶紧决战,天天吵架。袁绍这人又没主见,今儿听这个的,明儿听那个的,田丰因为劝他被关起来了,沮授的兵权都被分走了。刘备在旁边看着,心里头明镜似的:这班子不齐心,早晚得出事儿。再说了,自己在这儿就是个客将,手下就万把人,粮草装备都靠袁绍供给,说话根本没分量,跟当年在徐州当老大那滋味可没法比。 还有个关键的事儿,刘备心里一直揣着自己的小九九。他跟曹操那是死对头,当年 “衣带诏” 的事儿还悬着呢,曹操恨不得吃了他。现在跟着袁绍打曹操,就算打赢了,袁绍能容得下他这个有野心的人?万一打输了,自己跟着陪葬不说,关二爷还在曹操那儿呢,到时候两头不落好。再说了,刘备最擅长的就是 “借鸡生蛋”,在袁绍这儿待着,不如出去自己搞点动静。正好那会儿汝南有黄巾军余部刘辟、龚都闹事,刘备就跟袁绍说:“您看,曹操后方不稳,我去汝南联络联络旧部,咱们前后夹击。” 袁绍正琢磨着多一路人马挺好,也没多想就答应了。 其实刘备心里头打的是另一个算盘:汝南离徐州近,当年他在徐州待过,老百姓基础好,正好可以趁机招兵买马,脱离袁绍的控制。而且他也看出来了,袁绍虽然兵多将广,但打仗老是犹犹豫豫,后勤补给线拉得老长,乌巢粮仓防守松懈,早晚得被曹操偷袭(当然这是后来的事儿,但刘备多少能感觉到袁绍治军不严)。与其在这儿等死,不如出去闯闯,就算袁绍败了,自己也有退路。 还有个不能说的秘密,刘备可能跟刘表那边早有联系。刘表虽说表面中立,可心里头也怕曹操做大,刘备要是能在汝南站稳脚跟,就可以连接刘表和袁绍,形成南北夹击。就算不成,往南投靠刘表也是条路。您想啊,刘备这辈子投靠了多少人,哪次不是给自己留着后手?他可不像关羽那样讲义气,他是个政治家,得算长远账。 所以啊,刘备离开袁绍,可不是单纯看袁绍有没有优势,而是算准了在这儿待着没前途:一是寄人篱下受猜忌,二是袁绍集团内斗厉害成不了大事,三是自己有独立发展的机会,四是得给自己留条后路。别看袁绍当时气势汹汹,刘备早就瞧出他外强中干,与其跟着陪葬,不如趁早在乱世里给自己找块根据地。这事儿啊,正应了那句话:“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刘备可是个择主的高手,他心里头的小算盘,打得比谁都精呢。 的处境、袁绍集团的问题等方面分析了他离开的原因。你对这段历史还有其他疑问,或者想让我补充哪方面内容,都可以跟我说。
出去走走
刘备投靠袁绍,结果是害死了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