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给刘伯温挖坑:李善长老了,这宰相谁当?!看刘伯温如何化解! 话说朱元璋端着茶慢悠悠问刘伯温:“老兄弟,李善长不干了,这宰相位子你觉得谁合适?”这话听着像唠家常,实则暗藏机关! 刘伯温秒懂,这哪是征求意见,分明是挖坑测试忠诚度!他立刻开启“保命模式”,笑着摆手:“老李虽然脾气倔,但办事稳,就像驾车的辕木,换不得!”朱元璋冷笑:“他背后捅我刀子,你还护着?”刘伯温心里咯噔一下,这是要逼我站队啊!他定了定神,恭敬说道:“陛下,李善长跟随您多年,熟悉朝中大小事务,根基深厚。此时换相,恐怕会动摇朝堂根基,引发不必要的动荡。” 接着老朱点名杨宪,刘伯温摇头:“老杨太小心眼,当不了大家长。”其实杨宪和刘伯温私交不错,但刘伯温知道,这朝堂之上,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他认真分析:“杨宪虽有才华,在军政之事上也有一番作为,可他心胸不够宽广。宰相需有容人之量,能调和各方势力,杨宪这点上有所欠缺。” 汪广洋?“这人比水还没主见,风一吹就倒。”刘伯温毫不留情地评价,他心里清楚,汪广洋看似精明,实则缺乏主见和决断力,关键时刻很难扛起宰相的重任 。 胡惟庸呢?刘伯温直接泼冷水:“这小子驾车,非翻车不可!”刘伯温早已看出胡惟庸野心勃勃,表面顺从,实则暗藏心机。若让他为相,日后必定会威胁到皇权。 朱元璋突然来句:“算来算去,还是你合适!”刘伯温冷汗直冒,心想这是要捧杀我啊!连忙推辞:“我性子急,又嫌麻烦,这活会要我老命!”他接着诚恳地说:“陛下,臣性格刚直,嫉恶如仇,处理复杂政务又缺乏耐心。这宰相之位,责任重大,臣实在难以胜任,恐辜负陛下的信任与重托 。” 事实证明,刘伯温这波操作简直神了!后来杨宪因行事张狂,被李善长弹劾“放肆为奸事”,最终被杀;汪广洋被召回任右丞相后,只知吃喝玩乐,没起到制衡胡惟庸的作用,被朱元璋多次训斥也无改进,最终被赐死;胡惟庸更是野心膨胀,妄图谋反,被朱元璋灭族。老朱这招“借刀杀人”试探法,刘伯温能全身而退,靠的就是清醒的认知:帝王心术深似海,千万别接烫手山芋!
1685年,31岁的康熙在一次宫宴过后,宠幸了一位长相柔美的小宫女。十个月后
【5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