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内蒙古160万公斤粮票被盗,调查组查了半天,仍一无所获。就在这时,一老刑警想出一妙招:“把锁拆掉!”几天后,凶手果然落网。 1963年的中国,日子过得紧巴巴,粮票是家家户户的命根子。那时候,内蒙古巴索伦镇有个粮站,专门管着全国粮票的发放和储存。11月9日深夜,有人偷偷溜进去,把库房里整整160万公斤的粮票给卷走了。这160万公斤粮票,按当时的价值算,差不多能换160万块钱,在黑市上更是能翻好几倍。这么大的量被盗,简直是捅了马蜂窝,地方公安直接懵了,赶紧上报自治区公安厅。 那年头,粮票丢了可不是小事,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更别提这还是全国粮票,影响面广得吓人。自治区公安厅一听,立马派了专案组下去查,县公安局局长王沛带着一帮人马不停蹄赶到现场。这案子不光是偷东西那么简单,后来的调查还牵出了更深的阴谋,搞得人心惶惶。 专案组到现场一看,库房大门上的锁有明显撬痕,里面的铁柜也都被砸开了。地上还有个41码的球鞋印和一支“大金狮”香烟的烟蒂。凭这些线索,他们推测凶手大概1.7米高,抽烟抽得厉害,可能还挺熟粮站的地形。查案的第一步,就是找嫌疑人。 他们先盯上了三个可疑的家伙。第一个是薛保甸,本地有名的惯偷,手脚不干净,大家都觉得他嫌疑最大。可查下来,他那天晚上有铁打的不在场证明,嫌疑排除了。第二个是龚阿草,粮站的夜班工人,案发当晚没上班,行踪有点怪。但一查,他是偷了酿酒厂的酒糟,跟粮票没半毛钱关系,也排除了。第三个是巴彦图海,这家伙身手好,能翻墙爬树,很符合作案条件。可他女友和邻居都证明他那天在家,嫌疑也洗清了。 排查了半天,三个嫌疑人都没戏,专案组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就在这时候,有人送来一封匿名信,说粮票藏在镇东小学校后的废窑里。专案组赶紧去挖,果然找到了160万公斤粮票,数量对得上,大家以为这案子总算破了。可没过多久,杜尔伯特县那边查出1万公斤真粮票,送到北京一鉴定,废窑里的全是假的!这下子,案子又陷入了死胡同。 眼看调查组查不出个所以然,公安部坐不住了,派了个老刑警刘胜西来救场。刘胜西五十多岁,在公安系统干了三十多年,破过不少大案子,像伪造货币案、间谍案啥的,经验老道得很。他一到巴索伦,没急着吆喝,先把卷宗翻了个遍,又跑去现场盯着那把被撬的锁看了半天。 他发现锁上的撬痕有点不对劲,太深了,不像是临时撬的,倒像是故意做出来的。他琢磨了一下,觉得这锁里可能有文章,就让人把锁拆开。锁芯一打开,里面果然有东西——一堆细细的粉末。刘胜西拿放大镜一看,心里有了数,赶紧送去哈尔滨化验。结果出来,这粉末是种特制化学剂,能复制钥匙模型,间谍常用的小伎俩。这一下,案子从普通的偷粮票,变成了可能跟间谍活动挂钩的大案。 有了这个突破口,专案组的思路全变了。他们开始查最近来往外地的人和有前科的家伙,还把那封匿名信的笔迹拿去跟镇上几百号人的字迹比对。费了好大劲,终于锁定了朱富祥。这家伙是粮站值班员朱虎梅的哥哥,以前犯过事,63年说是治病回了镇上,但行踪一直挺可疑。 专案组一大早就去他家抓人,搜出一双41码的球鞋,鞋底花纹跟现场一模一样。朱富祥起初死不承认,可鞋印证据摆在面前,再加上刘胜西步步紧逼的问话,他扛不住了,全招了。他交代自己被境外势力收买,任务是用假粮票换真粮票,扰乱粮食市场。他用化学剂复制了库房钥匙,偷走真粮票藏在后山大松树下,又写了匿名信把警方引到假粮票那儿,想蒙混过关。 警方顺着他的供词,在后山挖出了160万公斤真粮票,就差1万公斤,后来查出来是被个猎人捡到卖了。朱富祥的上线也被抓到,这场阴谋彻底暴露。朱富祥和同伙因为罪行太重,最后被判了死刑。 刘胜西这人,真算得上公安系统里的老将。他早年在北京破过伪造货币案,靠物证分析抓了全团伙;后来在上海挖出过间谍网,揪出好几个潜伏的特务;再后来在四川抓了个恶匪,连枪都没开就搞定了。这次内蒙古的案子,他靠着“拆锁”这招,又立了一功。案子破了后,他得了公安部的嘉奖,后来还接着干刑侦,直到退休。 这案子不光是破了个大盗窃案,还打掉了一个间谍阴谋。朱富祥这人,干的事挺损,可也没啥值得夸的,就是个被境外势力利用的工具。案子破了,老百姓的粮票保住了,市场也没乱,大家伙儿都松了口气。 1963年的内蒙古粮票案,靠老刑警刘胜西“拆锁”的妙招,才把朱富祥这只狡猾的狐狸揪出来。这案子看着悬,可正义还是占了上风。你觉得刘胜西这招咋样?要没他,案子会不会就这么黄了?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或者说说你对这案子的感想吧!
青岛大妈转身撞人案,又开了个先河。行人也要保持安全距离,按这个道理,五一节大家过
【1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