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心疼了!”洛阳一男子自费65000抵押金,远赴德国打工,两月血汗钱被中介克扣,辛苦换来17000。最终趁签证到期前,归国与中介对质,被反怼:“拿出证据!”。“她当初跟我承诺每月保底20000,现在打黑工不说,工资也跟当时所说的完全不一样!”只见家住河南洛阳的赵子涛,十分气愤地对着镜头叹气说着,边展示着自己当时前往西班牙的“旅游签证”。 2024年10月,洛阳老城的秋风卷着银杏叶,赵子涛蹲在劳务市场的石阶上,盯着手机里同村老陈发来的微信:"德国搬集装箱,月薪2万,包吃住。" 他搓了搓布满老茧的手,想起妻子在纺织厂三班倒的疲惫,女儿书包上补了三次的拉链——65000元押金,是家里唯一的积蓄。 洛阳长远人力资源公司的办公室里,业务员小张的保温杯冒着枸杞茶的热气:"赵哥,没德语证书没事,我们走西班牙旅游签中转,落地德国直接安排工作。" 他敲着电脑屏幕,月薪20000元的招聘信息在LED灯箱上闪烁,"押金就是走个流程,转正后全额退。" 赵子涛没注意到,合同落款处盖的是"某某旅游咨询公司"的公章。 11月5日晚,洛阳火车站旁的小旅馆里,赵子涛看着戴口罩的"客服"数钱。 65000元现金装在蛇皮袋里,对方只留下一张收据,模糊的公章盖在"境外就业服务费"字样上:"过海关别带聊天记录,删干净。" 楼道里传来巡逻民警的脚步声,赵子涛的手机在删除键上停顿三秒,所有对话化作空白。 马德里机场的转机大厅,赵子涛盯着护照上的旅游签证,目的地栏写着"巴塞罗那",而接机短信里的地址却是德国杜伊斯堡。 36小时的航程让他腰酸背痛,更让他不安的是:同机的12个中国人,都拿着同样的旅游签证,却没人知道具体工作地点。 杜伊斯堡的集装箱码头,零下10度的寒风里,赵子涛跟着工头搬卸汽车配件。 所谓的"月薪2万",变成按小时计费的12欧元,且每周只排工三天。 他住在仓库改建的宿舍,六个人挤在上下铺,墙上贴着褪色的中文警示:"旅游签证打工属非法,被查即遣返。" 第一个月工资到账,17000元人民币的数字让他手抖——扣除住宿费、保险费、"中介费",实际收入不足承诺的1/3。 更绝望的是,工头每次发薪都用现金,没有任何凭证:"想转工签?再交3万欧元,否则下周没活。" 赵子涛摸着口袋里的旅游签证,有效期只剩28天。 2025年1月8日,郑州新郑机场的海关通道,赵子涛攥着过期的旅游签证,行李箱里只有两套旧工装和半瓶没喝完的德国啤酒。 洛阳长远公司的办公室里,当初的业务员小张换了副嘴脸:"合同写的是旅游咨询费,你说的高薪工作有证据吗?" 监控镜头下,对方把玩着保温杯,公章在阳光里反光,恰好遮住公司名称里的"旅游"二字。 劳动监察大队的接待室,工作人员翻着赵子涛提供的唯一证据——那张模糊的收据:"没有劳务合同,没有转账记录,很难认定诈骗。" 窗外飘着小雪,赵子涛想起在德国仓库,工头用中文骂人的话:"你们这些黑工,报警都没人理。" 此刻,他终于明白,删除的聊天记录,是永远找不回的证据链。 赵子涛的遭遇并非个例,2024年,全国12333热线接到3700余起跨国劳务诈骗投诉,涉案金额超2.1亿元。 福建的林先生被"新西兰高薪电工"骗走8万元,在奥克兰街头流浪半月;四川的王大姐交了5万押金去日本,落地才发现是非法温泉旅馆打工,护照被没收长达三个月。 这些案例中,92%的受害者因缺乏书面合同和转账记录,陷入维权困境。 赵子涛现在常蹲在当初的劳务市场,盯着LED屏上的出国招聘信息。 他的手机里存着新下载的《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却再没点开过任何高薪广告。 那65000元押金,像道伤疤刻在家庭账本上,更刻在无数农民工的心里——当跨国劳务变成"跨国陷阱",当口头承诺替代法律文书,受伤的不只是个体,更是整个行业的信任基础。 这场始于65000元押金的跨国跋涉,最终在证据缺失中不了了之。 在信息不对称的劳务市场,黑中介用精心设计的话术编织陷阱,而农民工的求生渴望,往往成为打开陷阱的钥匙。 正如赵子涛在维权视频里说的:"我们不怕吃苦,怕的是连吃苦的机会,都是别人设的局。" 当赵子涛在洛阳街头看见"正规出国劳务"的广告牌,总会驻足良久。 他知道,要填平跨国劳务的信任鸿沟,需要的不仅是个人的警惕,更要从源头堵住监管漏洞。 那些印在合同上的公章、写在法律里的条款,只有真正成为劳动者的保护伞,才能让每一份出国谋生的梦想,不再沦为黑中介的提款机。 每个挥汗如雨的身影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而希望,不该被如此践踏。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章为真实事件整理评述,无不良引导,文中均使用化名) 创作来源: 海峡网,《男子花6万5被中介骗去德国打黑工,中介要求拿出证据》
这名女子真是太倒霉了!5月9日,河南洛阳一名女子发视频称,自己在酒店工作,和同事
【24评论】【23点赞】
bird
警察如果没有办法就是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