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车在军队中有极高的地位,“千乘之国”就是这样由来的!   古代的中国,军队

豌豆大说法 2025-05-10 20:27:15

古代战车在军队中有极高的地位,“千乘之国”就是这样由来的!   古代的中国,军队作为政权维护统治的重要力量,发挥着对外征战和对内维持稳定的重要作用。 如何提高其战斗力,一直都是统治者们所探求的问题,除了对军人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提升以外,最快捷的方式便是通过外物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与现代战争繁杂的武器装备构成不同,古代军事装备的构成非常有限,基本只有兵器、甲胄、车具等,其中车具作为大型的战争机器在我国古代的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古代最早的战车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早在记载夏代的史籍中就已经出现了战车,如《尚书·甘誓》巧载:“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骑马之正,汝不恭命”。 这里所说的情况就是当时战车上的人员配备状况。在那个冷兵器时代,骑兵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战车无疑是战场上的大杀器。 在战车处于巅峰时期的春秋战国时期,“千乘之国”乃至“万乘之国”是用战车的数量来形容一个国家的国力强盛程度,由此可见战车的重要地位所在。 西周、春秋时,车战是作战的主要形式,战车数量往往是衡量国力的重要指标。随后车战便逐渐没落,当时的战车作战一般都是在平原地区,摆开阵势,互相对向冲锋,同时先秦的战车作战双方需要遵守君子约定,比如要等双方摆好阵势,败方逃离多远不能追击等,在后世看来是难以想象的。 同时,车战的队伍中为了加强战斗力,弥补战车灵活性不足等问题,慢慢的加入步兵并且发挥更大作用,再加上后来更加适合战场作战的骑的出现,使战车地位再次后落。 最后随着战国时代礼崩乐坏,君子之战不复存在,车战也就不再适合战场环境的发展,使得战车在古代军事战争中的作用不断下降,逐渐被更加灵活的骑兵所取代,笨重的战车随着礼崩乐坏开始不再适应复杂多变的战争环境,君子和贵族伴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汉以后的战争中,战车的作用开始变得越来越局限,笨重的战车更多的用来作为防守所用,例如在扎营或者战阵之中作为补充的防御手段,基本上只有在攻城之时才会有各种形制的攻城车作为进攻手段使用。 这种情况直到明朝才发生根本性转变,而改变的标志就是火炮的大量应用,笨重的火炮威力巨大但是不便移动,战车也笨重而且不易接触灵活的骑兵。 那么二者的结合就互相进行了补充,搭载火炮以后的战车具有了远程的巨大杀伤力以致于明朝出现了独立建制的“车营”,而作为明朝之前的宋朝,明明也出现了种类繁多的火器,而且同样面临来自草原上的游骑,但是并没有出现像明朝那样战力强大的“车营”,在史书中难觅其踪迹。 文|萌眼探世界 编辑|萌眼探世界

0 阅读:24
豌豆大说法

豌豆大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