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硫化钼概念梳理分析!复旦大学搞出了全球首款基于二硫化钼的32位微处理器“无极”

搜集素材君 2025-05-11 07:55:13

二硫化钼概念梳理分析!

复旦大学搞出了全球首款基于二硫化钼的32位微处理器“无极”,牛在哪儿呢?不依赖国外那啥EUV光刻机,全链条自主研发!中科院金属所早就在二硫化钼大面积制备上破了难题,清华团队也搞出了全球首颗二硫化钼晶体管阵列,中芯国际都建成8英寸中试线了,咱中国这技术链条算是整齐全乎了。

一、材料端:真金白银搞生产的

1. 金钼股份

真家伙:亚洲最大钼业公司,二硫化钼产线去年就投产了,纯度达到国际标准,原子级芯片材料这块它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暗牌:钼基高温合金进了军工供应链,固态电池的硫化物路线也有它的矿储备,三个概念叠buff,现在市值才500亿,明显被低估了。

2. 德尔未来

技术储备:子公司烯成石墨烯有二硫化钼制备设备技术,虽然还没大规模赚钱,但二维半导体材料研发这块它有先手优势。

弹性大:市值才50亿,要是哪天原子级制造需求爆发,它就是小市值大题材的典型代表。

二、设备端:造芯片的“机床”

1. 北方华创

铲子股:半导体设备全链条覆盖,刻蚀机国产化率超60%。二硫化钼芯片生产绕不开刻蚀和薄膜沉积,它的ALD(原子层沉积)设备在二维材料领域有技术优势。

预期差:市场盯着它硅基设备,其实二维半导体这块它早就布局了,未来可能成为新增长点。

2. 微导纳米

隐形冠军:国内ALD设备龙头,去年产值超60亿。二维材料的原子层堆叠全靠ALD技术,它和复旦大学团队有合作,技术落地确定性高。

风险点:市值200多亿,部分资金觉得贵,但设备环节技术壁垒高,长期看有议价权。

三、制造端:能把材料变成芯片的

1. 中芯国际

量产先锋:和复旦大学合作建了8英寸中试线,2027年目标万级晶体管量产。二硫化钼芯片70%工序兼容现有产线,它的成熟代工能力是最大优势。

博弈点:美国制裁风险还在,但二维芯片绕开EUV光刻机,国家可能给政策倾斜,长期看是国产替代的核心标的。

四、设计端:芯片的“大脑”

1. 芯原股份

RISC-V专家:开源架构RISC-V是二硫化钼芯片的底层基础,它有全球前三的IP授权,和复旦大学团队有技术协同,未来边缘计算芯片需求爆发直接受益。

行业地位:国内少数能提供全流程芯片设计服务的公司,客户包括华为、高通,技术硬气。

2. 国芯科技

汽车电子龙头:已经量产基于RISC-V的汽车芯片,二硫化钼芯片在车规级应用上有低功耗优势,它可能成为最先吃螃蟹的。

预期差:市场只盯着它汽车芯片,其实它在二维半导体设计领域也有布局,估值还没反应这部分。

五、对比美国,咱们的优势在哪?

美国还在硅基芯片的纳米级制程里打转,3nm以下就卡壳了,电子隧穿效应、散热啥的都是麻烦,设备还被荷兰牵着鼻子。咱中国直接玩“降维打击”,二硫化钼靠原子层堆叠,常温下就能造芯片,成本直降70%,绕开西方设备封锁。美国在二维材料领域论文不少,但落地没啥动静,咱中国“产学研用”一体化,中芯国际都搞中试线了,明显咱在产业化上跑前头了。

六、未来发展趋势

二硫化钼芯片能让可折叠手机有“柔性大脑”,6G能耗降90%,卫星芯片在极端温度下稳如老狗。更关键的是,咱打破了西方“硅基霸权”的专利壁垒,在第三代半导体这儿能自己定规则。就像以前石墨烯咱从英国实验室接过量产大旗,二硫化钼咱也得从跟随者变定义者,靠着“材料创新+工程落地”,咱后来者也能当领跑的,指不定哪天二硫化钼芯片就跟现在的手机一样普及,咱小老百姓说不定都能用着相关产品,那时候再看现在,这些布局早的企业不得跟着起飞?

本文涉及资讯、数据等内容来自网络公共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0 阅读:67

猜你喜欢

搜集素材君

搜集素材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