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父母为44岁的蒙曼公开征婚,不要求车子、房子,更不看存款、相貌

喻宁侃社会 2025-05-11 11:51:51

2019 年,父母为 44 岁的蒙曼公开征婚,不要求车子、房子,更不看存款、相貌,只有一个要求,可也正是这个要求让无数男士望而却步。

1975年河北平泉县教师家庭出生的小姑娘蒙曼,从小就和别人家的孩子不太一样。

当邻居家小孩蹲在地上玩泥巴的时候,她正捧着本《资治通鉴》看得津津有味;当同学们追着看动画片的时候,她能把《红楼梦》里四百多号人物关系理得清清楚楚。

要问这孩子为啥这么爱看书,还得从她那个堆满古籍的书香家庭说起——当语文老师的爹和当英语老师的娘,硬是把家里三面墙都打成了顶天立地的大书柜。

这姑娘打小就显露出过目不忘的本事,七岁能背《长恨歌》,十岁开始研究《三国志》。不过读书这事也惹过麻烦,上初中那会儿因为整天沉迷课外书,考试差点考砸了。

急得她爹妈把书柜都上了锁,结果这丫头半夜打着手电筒偷书看。

后来还是她自己立了军令状,保证每次考试都拿前三名,这才换回了读书自由。

要说蒙曼的求学路,那真是跟开挂似的。

十七岁就考进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后来保送研究生,又考上了北大的博士。

别人家姑娘忙着谈恋爱的时候,她整天泡在图书馆里查敦煌文书、翻唐代墓志铭。

2002年戴着博士帽回母校当讲师,第一学期就开了三门课,天天备课到凌晨两点。

学生们都说她讲课像说书先生,能把武则天讲得活灵活现,教室里连走廊都站满了人。

转眼到了2007年,央视《百家讲坛》的编导来听课,当场拍板让她上节目。

谁也没想到,这个戴着眼镜的年轻女老师往摄像机前一坐,愣是把枯燥的历史讲成了评书联播。

从武则天讲到唐玄宗,节目火得连出版社都追着出书,三天卖出三万册的纪录到现在都没人破。

可就是这么个事业有成的才女,感情生活却成了老大难。

眼瞅着闺女过了四十岁还单着,当父母的哪能坐得住?2019年春天,老两口背着女儿在社交平台发了征婚启事,条件简单得让人不敢相信——不要房不要车,不看存款不看脸,就一条:得能和闺女聊到一块儿去。

消息一出可炸了锅。有人夸这是清流征婚,有人说这是变相显摆。还真有不少人跃跃欲试,可仔细一琢磨就打了退堂鼓。

想和这位能把《全唐诗》当睡前读物的女教授聊得来,肚子里没点墨水还真接不住话茬。

更别说人家天天不是录《中国诗词大会》就是搞学术研究,忙起来一天工作十六个钟头,普通上班族哪跟得上这节奏?

其实蒙曼自己倒挺想得开。在节目里被问到择偶标准,她半开玩笑说想找个孙悟空那样的——既能上天入地降妖除魔,又能老老实实保护师傅取经。

这话听着像逗乐,细品还真有道理。找个能理解她学术追求、支持她四处讲学的伴侣,可不比找唐僧取经容易?

这些年她见过太多人打着相亲的旗号来攀高枝,也遇过不少自诩文化人的半吊子,最后都成了朋友圈里的点赞之交。

要说现在这社会也真有意思,菜市场大妈都能对高知女性的婚事指手画脚,好像不结婚就是人生失败。

可看看蒙曼的日子——带着学生挖史料、上央视讲诗词、周末泡图书馆、假期逛名胜古迹,过得比谁都充实。

她那些结了婚的博士同学倒常跟她诉苦,说在学术圈找个能聊得来的比中彩票还难。

眼瞅着闺女奔五了,老两口反而想开了。

去年教师节家庭聚会上,蒙曼她爹抿着小酒说:“当年我们着急是怕你老了孤单,现在看你活得这么带劲,倒是我们老思想了。”

这话说得在理,您看现在书店里摆着蒙曼新出的历史丛书,电视里播着她主讲的《典籍里的中国》,手机里还能听她讲的唐诗课。这样的日子,谁说非得有个男人才算圆满?

说到底,婚姻这事就像穿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

有人图个热炕头,有人要的是灵魂伴,都没什么高低对错。

就像蒙曼在书里写的:“人生百年,能找到自己真心热爱的事业,能按自己的意愿活着,便是最大的福分。”

这话听着简单,可多少人活到头发花白才琢磨明白?

0 阅读:102
喻宁侃社会

喻宁侃社会

不要在意不在意你的人。不要考虑不考虑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