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川军144师代师长张昌德率部投日,反对的团长黄克烈被强行裹挟。在投敌仪式上,黄克烈气得吐血昏迷。 川军144师原属于四川军阀刘湘的“模范师”,这支队伍装备精良,曾经参与过南京保卫战等重大战役。 1941年“皖南事变”中,川军144师奉命参与围攻新四军,但因为新四军从防区突围,师长唐明昭被撤职,张昌德就顺势成为了代理师长。 为此,顾祝同随后以“整编”为名计划将144师调到石埭缴械遣散。张昌德通过内部情报知道后,率部公开反抗,最终遭到了顾祝同调集8个师的围剿。 而在突围过程中,新四军曾经主动接触张昌德,建议他渡江北上接受改编。 但张昌德因为参与过“皖南事变”心存顾虑,且难以适应新四军的纪律约束,最终放弃这一选择。 顾祝同的这一威胁,成为压垮张昌德的最后一根稻草。 1944年3月,张昌德和日军达成协议,日军出兵击退追击的反动派国民党帮助他解围。 在这场叛变中,团长黄克烈的态度尤为关键。 黄克烈出身于黄埔军校,虽然对反动派国民党排挤川军不满,但始终坚守抗日的立场。 当张昌德决定投敌时,黄克烈曾经公开强烈反对:“我们这一辈人出川是为了抗日,如今反而投降 为了迫使黄克烈妥协,张昌德派兵夜袭了他的指挥部,甚至以武力挟持。 在伪军成立仪式上,黄克烈被强行扶上台,当张昌德宣布他担任副司令时黄克烈突然吐血昏迷,场面一度大乱。 张昌德投敌后,伪军迅速腐化,大肆劫掠百姓,甚至多次进攻新四军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张昌德凭借着与反动派国民党的秘密交易,一度获封“国防部少将参议”。 但奈何民愤难平,1947年5月他因贪腐和汉奸罪被枪决。 其实川军144师的叛变,本质就是反动派国民党“嫡系吞杂牌”政策的恶果。 川军作为地方武装,长期遭受装备歧视和政治排挤,皖南事变后的猜忌更是激化了矛盾。 黄克烈的挣扎表示他既不愿意背叛民族,又试图保全同袍,最终以“昏倒”的戏剧性方式完成对气节 的坚守。 川军144师的叛变,是抗战史上一道深刻的伤痕。 张昌德的投机和黄克烈的抗争,共同构成了一幅复杂的历史图景。它警示后人:民族危亡之际,只有摒弃内斗、团结御侮,才能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1949年,一位被俘的国军副师长李长亨在审讯室里突然开口:"能否替我向周恩来发一
【5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