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实困境:
28岁设计师小林连轴加班后确诊抑郁,却不敢请假:"辞职怕社保断缴,硬撑又怕猝死"。这种「职场沼泽」状态,你是否也在经历?
🔍 心理医师洞察:工作对抑郁的双刃剑
▫️ 可能恶化病情:高压环境持续消耗情绪资源
▫️ 也有疗愈作用:规律作息提供社会连结感
📌 辞职信号评估表(满足2项以上需警惕)
1️⃣ 身体红灯:
✔️ 连续失眠≥3周且药物无效
✔️ 出现手抖/心悸等躯体化症状
2️⃣ 职场环境:
✔️ 长期PUA/否定式沟通
✔️ 请假就医遭冷嘲热讽
3️⃣ 功能损伤:
✔️ 记不住5分钟前的对话
✔️ 写邮件需要3小时
4️⃣ 经济安全:
✔️ 存款<3个月当地最低工资
✔️ 无医保覆盖心理咨询
🌈 第三选择:不辞职的自我修复方案
🔸 工作模式调整:
✅ 申请调岗至低压力部门
✅ 协商4小时工作制(劳动法保护病患权益)
🔸 建立职场安全网:
▫️ 工位常备应急药盒
▫️ 设置午休「充电结界」(眼罩+降噪耳机)
🔸 关键动作:
📩 向HR提交病历+治疗方案(受《精神卫生法》保护隐私)
📅 每周三设为「喘息日」集中处理就医/咨询
⚠️ 裸辞前必看:
❌ 忌突然消失(保留职业信誉)
❌ 忌切断所有同事联系(易陷入孤立)
💡 可先请2周病假体验休养状态
🌸 心理医师寄语:
"这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就像受伤的羚羊既需要舔舐伤口,也需要跟随族群迁徙。先做60分的决定,留40分给弹性调整。"
抑郁症 抑郁情绪 心理咨询 心理医生 太原心理咨询 太原心理咨询推荐 太原科大心理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