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冷暖,古今其实都一样 常看到有人抱怨,某朋友发迹之后,就忘了当年的情谊,没有做到“苟富贵无相忘”,等等。其实,不独今天如此,人情冷暖,古今都是一样的。 近日读明代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我就有此感觉。 此书卷十五的最后一条,说到唐寅晚年。大意是:唐伯虎晚年很少出门,虽然以前与文徵明交情很深,但唐晚年很少与文徵明见面,他常常坐在临街的一栋小楼上,只有当买画者带着酒上门时,才开心地畅饮终日。 唐寅与文徵明同年,又同是沈周的学生,是同学。想当年,唐、文二人同到南京应乡试,唐寅高中第一名,成了举人中的冠军,文徵明则铩羽而归。 后来唐寅落魄了,而文徵明逐渐成为吴地的文坛盟主兼书画宗师,但两人的交往却越来越少了,文徵明的诗文中几乎不提当年这位老朋友兼老同学。 唐寅虚龄55岁就去世了。按理说,他的墓志铭应该由德高望重的人来写,文徵明是合适的人选,事实上,文徵明写过很多墓志铭,当然多数是有润资的。 但唐寅晚年穷困潦倒,他家显然出不起这笔钱,最后,还是唐寅的女婿王宠写的墓志铭。 文和唐为什么渐行渐远了呢?套用现在的话,就是不在一个圈层了。 现在书法史论者有个比较一致的评价:王宠的小楷超过文徵明的。可惜王宠享年太短,令人扼腕。 我始终觉得,世道在变,但人性、人情其实一直没变。先秦诸子中描述过的人性、人情,和现在的一模一样,何曾变过? 所以我觉得,好的小说必须深入挖掘人性深处的东西,而不是讲一个好玩的故事;故事可以讲,但目的是为了写出人性。 说完,贴字二纸。好久没有写大字行书了,今天写了一张,写大字的感觉确实不一样。 顺带说一句,文徵明后来建的的园林叫停云馆,是不是来自陶渊明的《停云》组诗呢?待解。
人情冷暖,古今其实都一样 常看到有人抱怨,某朋友发迹之后,就忘了当年的情谊,没
悦悦文化
2025-05-11 16:02:52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