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一名医生来到江苏昆山的一个村庄,来给一头老母牛接生。小牛降生后的几天里,村里人竟笑出了猪叫声。
1966年,一名医生来到江苏昆山的一个村庄,这个医生可不是兽医,但在来到小山村后不久便担当起了给母牛接生的重任。
这个临时充当起兽医的医生名叫郎景和,当时,郎景和从医科大学毕业后便来到一所医院工作,郎景和在医院的妇产科工作,然而,才工作两年,医院里要派出几名医生去往农村。
原来当时的农民在很多方面面临疾病侵扰的问题,所以,郎景和所在的医院就响应国家号召就打算派出几名医生到农村去帮助农民度过难关。
可派哪些人去呢,这可把医院愁坏了,近些年来,一些医科大学毕业的学生来到医院工作,要把这些宝贝疙瘩送往农村,实在是有些不舍啊,经过层层筛选,医院决定将郎景和派往农村。
郎景和听到这个消息时,惊得手中的筷子都掉在了地上,“派,派我,我去农村”,郎景和结结巴巴地说道。
“你还不知道吧,院里还有几个人和你一起去农村,只不过不是一个地方,这是我在院里听到的一些风声,你可别在其他人面前咋呼啊”,郎景和的朋友用胳膊肘碰了碰像个木头的郎景和。
郎景和久久没回过神来,他没想到自己一个妇产科的男医生竟会被派往农村,但自己去往农村又能够做些什么呢,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
即使再不理解,再有不甘,郎景和也只能服从院里的安排,不久后,郎景和搭坐着院里的车被送往了江苏昆山某大队。
一提到江苏昆山,可能就会想到江南水乡,一个恬静优美之地,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江苏昆山可是水蛭的重灾区,并且,郎景和将要生活的小山村也是个穷困潦倒的偏远地方,交通不便,医疗条件低下,郎景和才到这里几天时间就被小山村当地的环境折磨得不行。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郎景和所在的大队居然没有可以劳动的牲畜,即使有也是一头老得不能再老的母牛,没有牲畜意味着当地人耕作那全是要靠人力完成,但好在在郎景和来之前,村里的人想方设法让这头母牛怀上了牛崽。
但老母牛上了年龄,要想产下这头牛崽,生产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这天晚上,本预计下周生产的老母牛突然躁动起来,负责看守母牛的人看到这样的情况立即将村里的生产队长和其他人喊了起来,“这可是要生崽了啊”。
一群人围在老母牛身边,静静等待小牛的诞生,然而等了好久。
没等到小牛,却等到了老母牛痛苦的叫声,“不好,这牛是生不出来啊,必须现在接生”,接生,在场的一群大老爷们谁都不会,除了,那个人。
“哎呀,郎景和不是学接生的吗”,这句话提醒了生产队长,他提着煤油灯马不停蹄地赶到郎景和的住处,“哐当”,队长一脚踹开郎景和家的大门,郎景和听到响动,立马戴好眼镜正打算起来爬起来,破门而入的队长连人带被将郎景和扛到了牛棚。
“景和,你不是学接生的吗,你赶快给这头牛接生”,队长的一句话成功赶跑了郎景和的瞌睡,给牛接生,这可把郎景和吓坏了,自己是妇产科医生没错,能接生更没错,但唯一错的就是自己可没学过给牛接生,自己不是兽医啊。
郎景和看了一眼母牛,摆摆手拒绝道:“您就别和我开玩笑了,我不会给牲畜接生啊”,一听到郎景和这句话,在场的所有人原本期待的眼睛瞬间昏暗了,今天若是这头牛无法生出牛崽,不仅保不住母牛,牛崽也会因为无法呼吸而活生生被憋死。
郎景和看到这场景,心里顿时愧疚起来,来了这么久,村里的人待自己不薄,现在只能硬着头皮上了,“把手伸进去,抓住牛崽后蹄,然后将屁股、身体和头拽出来”。
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给郎景和讲了牲畜接生的方法,郎景和听后照着老人说的步骤开始操作,在众人期待中,郎景和成功将小牛拽出来,众人欢呼着。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母牛由于太过于年老,并没有充足的奶水给牛崽喂,于是,郎景和又担当起了给牛崽喂奶的角色。
由于牛崽在喝奶之时有乱拱的习惯,郎景和没有就只能将奶瓶双腿夹住牛崽的头,一手抬起牛崽头,一手端着奶瓶,郎景和给牛喂奶的滑稽杨也引来了其他村民的观看。
“你们看啊,景和又在给牛崽喂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