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名3岁女孩掉进机井,井口只有一口锅那么大,救援人员无法施救,女孩哭声越来越弱,正当救援人员束手无策时,一个男孩的出现,成功让女孩转危为安。 2019年11月18日傍晚,河南鹤壁浚县的田野笼罩在铅灰色云层下,3岁女孩朵朵跟着奶奶在机井旁玩耍时,踩空了生锈的井盖,坠落声混着惊呼声刺破暮色。 井深20米,直径仅30公分,像根插入大地的锈蚀枪管,井底传来的啼哭让所有人的心悬在半空。 救援车的灯光照亮现场时,斑马救援队队长王庆军发现儿子王泯燃正蹲在井口测量直径。 15岁的少年比同龄人瘦小,肩宽不足40公分,此刻正用登山绳比划着:"爸,我的肩膀能挤进去。" 父亲抬头看见他眼中的坚定,想起他从小跟着自己参加救援培训时,能在模拟深井里待上20分钟——这个数据,此刻成了最后的希望。 第一次下井,王泯燃的救援服在井口卡住,井壁渗水的寒气顺着领口灌入,他蜷缩成虾米状,右手攥着微型手电筒,光柱扫过潮湿的砖缝。 下探5米时,脚踝被凸起的钢筋划破,鲜血渗进袜子,但他顾不上疼痛:"朵朵别怕,哥哥来接你了!" 第三次下探,井底的啼哭变弱,王泯燃的头灯照见朵朵缩在井壁凹陷处,脸上沾满泥浆,左手攥着半块饼干——那是奶奶平时哄她的零食。 但井内空间太窄,他无法转身抱住孩子,绳索在井内打转,第一次救援失败。 回到地面,母亲心疼地抚摸他背上的擦伤,他却盯着救援方案图:"把安全绳换成双肩背带,我能腾出双手。" 第五次下井,氧气即将耗尽,王泯燃摸到朵朵的小手时,孩子突然剧烈挣扎,他的右手被井壁的钢筋划破,鲜血滴在朵朵脸上。 "别怕,朵朵看哥哥的手电筒,像不像星星?"他用颤抖的声音哄着,自己却被井壁的碎砖划破嘴角,咸腥的血味混着井底的潮气,让他几乎窒息。 第六次下井前,王泯燃喝了口温水,朝父母比了个"OK"手势。 这次他改用倒挂姿势,腰部绳索收紧的瞬间,血液涌上头顶,视线模糊中,他单手掏出备用的儿童安全带,用牙齿咬开卡扣,将朵朵牢牢固定在胸前。 上升时,朵朵的头磕在他下巴上,他强忍着痛,用身体护住孩子的头部,任由井壁的棱角在背上划出深长的血痕。 当两人的身影突破井口时,暮色已深。 朵朵的奶奶瘫倒在地,救援队队员们冲上前解开安全带,王泯燃却因缺氧和失血差点晕倒,仍用最后的力气说:"先检查朵朵有没有受伤。" 他的救援服早已被血水和井水浸透,后背的布料黏在伤口上,脱下来时带下大片血痂。 这场持续3小时的救援,王泯燃在20米深的井内六进六出,创造了中国救援史上最年轻的深井救援纪录。 河南省授予他"新时代好少年"称号时,少年摸着奖状说:"我只是做了爸爸平时教我的事。" 而他不知道,自己的事迹被编入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教材,成为"生命教育"的经典案例。 三年后,王泯燃收到朵朵父母寄来的照片:当年的小丫头穿着少先队员制服,胸前佩戴着和他同款的"勇敢勋章"。 照片背面写着:"你从井里救出的不仅是朵朵,还有我们对未来的信心。" 王泯燃的壮举并非孤例,2016年,河北12岁男孩李放为救落入粪坑的老人,不顾恶臭下坑托举半小时;2020年,四川14岁少女陈羽洁在山体滑坡时,用身体护住3名幼童。 这些"00后"少年的行动,打破了"温室花朵"的刻板印象,展现出新一代的责任担当。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数据,近五年青少年参与紧急救援的案例增长127%,其中12-16岁群体占比达45%。 正如应急管理部专家所言:"王泯燃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青少年从'被保护者'到'担当者'的角色转变。" 当15岁的少年在黑暗深井中展开生命的翅膀,他划出的轨迹照亮了整个社会对年轻一代的认知。 勇气不分年龄,担当无关大小,在生命的危急时刻,那些平时被视为"孩子"的少年,往往能爆发出超越年龄的力量。 每个生命都可能成为他人的光,而这种光的传递,正是人类面对危险时最动人的本能。 当少年的绳索再次垂入黑暗,打捞起的不仅是坠井的孩童,更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希望——它提醒我们,在仰望星空之前,先要学会守护脚下的每一个生命。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中均使用化名) 创作来源: 大河网,《出彩好少年 奋进新时代》
福建男童失联已是第8天,不好的消息传来,救援指挥部发声,孩子遇到了两大问题,妈妈
【11评论】【44点赞】
用户13xxx38
英雄出少年
1395969a
机井都突出的盖子,四面有孔放抽水管。当地太不做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