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谈将至,川普强推两目标:稀土解禁与降税?华春莹洞悉美方底牌

韶华聊天下 2025-05-12 09:10:29

中美经贸会谈这周末就在瑞士开锣了,特朗普在推特上放狠话,甩出两个目标:让中方解禁稀土出口,还得对等降关税,他还嚷嚷着80%关税才合理,想给中方下马威。 可中方压根不慌,华春莹早就看透了美方的虚张声势,点破特朗普的底牌压不住中方的底气,这场会谈,中方只当是摸底,美方却憋着劲想翻盘,稀土牌掐得美企嗷嗷叫,特朗普这回能拿出啥真筹码?

就在本周末,中方高层将与美国财长贝森特在瑞士会面,这是特朗普推出“对等关税”政策以来,双方首次针对经贸议题的接触,几个月前,中方宣布对部分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作为对美方加征关税的反制措施。 这招立马让美国企业叫苦不迭,不少行业的库存已经快耗尽,生产线都快停摆,稀土作为芯片、电动车电池等高科技产品的关键原料,美国高度依赖进口,而中方手握全球近七成的稀土供应,这张牌打得又准又狠。 美方显然坐不住了,据知情人士透露,这次会谈中,美国团队把解除中方稀土出口限制列为首要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美方打算拿降低对华关税当筹码,同时还希望中方也能对等降税,这种算盘打得挺响,但细看却有点异想天开。

关税战是美方先挑起来的,特朗普政府对华商品加征高额关税,试图逼中方让步,可结果却是美国消费者和企业跟着遭殃,现在美方想靠降税换稀土解禁,还顺带要求中方降税,摆明了是想空手套白狼。 特朗普的策略一如既往地高调,就在会谈前两天,他一早就在社交媒体上连发两条帖子,先是要求中方进一步开放市场,接着又放话称对华关税定到80%才合理,至于具体怎么谈,就看贝森特的本事了,这话听着挺唬人,但其实透着几分底气不足。 特朗普当初喊出的125%关税目标,现在连他自己都觉得撑不下去了,美国经济已经被高关税拖得够呛,进口商品价格上涨,通胀压力加剧,企业成本飙升,80%关税与其说是谈判目标,不如说是给中方施压的幌子,同时也给国内民众画个饼,显得他还在强硬。

反观中方,对这场会谈的态度相当低调,中方高层在会谈前只简单重申了原则立场:关税战是美方挑起的,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得是美方取消不合理关税。至于具体议题,中方压根没多提,连“谈判”这个词都没用,直接定性为一次“接触”,这种表态透露出中方的底气:不急着谈成果,也不怕谈崩,毕竟稀土管制已经让美方尝到苦头,而中方的供应链调整和内需市场足以应对外部压力。 稀土博弈背后,是双方在关税战中的不同处境,美方加征关税的本意是逼中方开放市场、减少贸易逆差,可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美国企业不仅要面对更高的进口成本,还要应对中方反制的精准打击。 稀土出口限制只是中方众多反制措施之一,却直接掐住了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命脉,相比之下,中方在贸易战中的损失更多是短期阵痛,长期看,国内市场的潜力和产业升级让中方有足够的回旋余地。

特朗普的社交媒体喊话,还暴露了美方谈判策略的另一个特点:制造高预期,美方通过媒体放风,暗示会谈可能带来重大突破,比如稀土问题解决或者关税大幅下调。这种操作一方面是为了安抚国内市场,缓解企业和消费者的焦虑;另一方面是想在会谈前给中方施加舆论压力,逼中方在谈判桌上让步。 可惜,这种套路中方早就见惯了,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日前就点破了美方的底牌:贸易战是美方挑起的,相关政策根本没有可持续性,中方完全有能力应对任何挑战。 华春莹的话不是空话,过去几个月,中方的反制措施已经让美方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压力。稀土管制让美国企业库存告急,部分行业甚至面临停产风险,高关税也让美国消费者钱包缩水,通胀数据节节攀升。

特朗普愿意坐下来谈降税,本身就说明他扛不住了,美国经济无法长期承受高关税的代价,供应链的脆弱性和国内政治压力都在逼着他调整策略。反过来,中方却越打越稳,稀土牌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反制手段可以拿出来。 这场会谈的意义,其实远不止稀土或关税本身,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中美在经贸领域的对抗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过去,特朗普靠单边施压和极限博弈,试图快速迫使中方妥协。 但现在,中方已经摸清了美方的节奏,学会了以静制动、以硬碰硬,美方想谈,中方不拒绝,但前提是得拿出诚意,比如先把不合理的关税取消,而不是拿80%关税这种数字游戏来糊弄人。

说到关税问题,80%这个数字本身就挺耐人寻味。特朗普抛出这个目标,表面上是强硬表态,实际上却是在为降税铺路。125%关税喊了几个月,结果美国企业叫苦、消费者抱怨,特朗普自己也知道这路走不通。 80%与其说是谈判底线,不如说是给贝森特留点操作空间,让他在会谈中既能展现强硬,又能为降税找个台阶,可中方显然不吃这一套,既然关税战是美方挑起的,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得是美方主动退让,而不是指望中方用稀土或市场开放去换。 会谈的另一个背景,是中美之间严重缺乏互信,特朗普的政策反复无常,今天喊加税,明天谈降税,让中方很难相信美方的诚意。

过去几年,美方在经贸问题上多次出尔反尔,比如对华科技企业制裁、单方面加征关税,都让双方的政治互信降到冰点,这次会谈虽然是双方接触的起点,但要指望一次会面就扭转局面,显然不现实。中方的策略很明确:先谈着,摸清美方的真实意图,同时保持自己的节奏,不被美方的舆论战牵着走。 中美经贸分歧的根源在于双方对全球经济规则的理解不同,美方希望通过关税和制裁,逼迫中方按照美国的规则行事,中方则坚持公平贸易和多边主义,反对任何单边霸凌。 这种结构性矛盾,决定了双方的博弈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次会谈的意义,更像是为未来的谈判定个调子:双方愿意谈,但得慢慢来。稀土问题、关税水平、市场开放,这些具体议题的解决,都得建立在双方互信的基础上。

眼下,市场对会谈的反应也颇为谨慎,投资者和企业并不指望一次会谈就能带来实质性突破,更多是希望看到中美关系别再恶化,毕竟关税战打到现在,受伤的不只是中美两国的企业,全球供应链和市场信心都跟着遭殃。 中方低调的表态和美方高调的放风,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对比,美方急着要成果,中方却稳坐钓鱼台,这种心态上的差异,或许正是双方博弈的关键。 瑞士的这场会谈只是中美经贸博弈的一个新起点,稀土问题让美方感受到了压力,关税战的副作用也在逼特朗普调整策略。但中方的底气和耐心,决定了美方想靠几句话、几次会谈就换来重大让步,基本没戏,未来的路还长,双方得一步步试探、磨合,才能找到真正解决分歧的办法。

0 阅读:56
韶华聊天下

韶华聊天下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