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房东招住家保姆,东北人不要、河南人不要、四川人不要、江西人不要,河北人、山东人和陕西人优先。身高165以上,性格温柔、35岁以下。最好能不休息,可以接受批评和罚款的,每月还有绩效考核,晚上最早10点才能休息。网友:照这个标准,别说保姆,驴都干不下来! (信息来源:羊城晚报) 事件起源于某生活服务平台的一则招聘帖。雇主自称北京本地人,开出 “最高万元月薪” 招住家保姆,却在细则中列出令人咋舌的条件:身高 165cm 以上、35 岁以下、性格温柔,且东北、河南、四川、江西籍人员一概不考虑,理由竟是 “怕方言影响孩子”“不吃辣”。工作强度更是堪称 “保姆版 996”—— 凌晨 6 点备餐、夜间 10 点下班,全年仅休 2 天,违规请假还要扣罚全勤奖、日薪甚至额外罚金。 如此离谱的要求,瞬间点燃舆论。有圈内人士透露,这种 “既要又要” 的雇主并非个例。某家政公司负责人私下表示,部分高端客户既想要 “全能管家”,又不愿支付匹配薪资,导致市场供需严重错位。数据显示,北京住家保姆平均月薪约 5500-7500 元,日均工作 10 小时,而该岗位折算时薪竟低于普通钟点工。更讽刺的是,真正具备营养师、育儿师等复合技能的高端家政人员,往往通过私人渠道服务高净值家庭,根本不会出现在公开招聘市场。 这场争议撕开了家政行业的遮羞布。一方面,雇主将地域标签与职业能力粗暴捆绑,涉嫌就业歧视;另一方面,“全时在岗” 制度严重侵犯劳动者权益。正如网友吐槽:“照这标准,驴都干不下来!” 更值得深思的是,家政行业长期存在法制标准缺失、专业化程度不足等问题,导致从业者权益难以保障。据统计,我国 3000 万家政从业人员中,超六成未接受过系统培训,持证上岗率不足 10%。 这出荒诞的招聘闹剧,本质是家政市场畸形生态的缩影。雇主的 “皇帝心态” 遇上行业监管的滞后,最终苦了那些背井离乡的劳动者。要根治这种乱象,既需要完善职业标准、提升从业者待遇,也需要打破地域偏见、重塑平等雇佣关系。毕竟,家政服务不是 “卖身契”,保姆也不该是现代版 “包身工”。下次再有雇主幻想 “花小钱办大事”,不妨先问问:您配吗?
一位房东招住家保姆,东北人不要、河南人不要、四川人不要、江西人不要,河北人、山东
笔杆子说
2025-05-12 11:23:5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