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法国说的也没错,歼-10只管发射霹雳-15,然后就可以潇洒地“事了拂衣去”,能不能把“阵风”揍下来,功劳大头还真得记在天上的预警机和地面的红旗-9这类远程防空系统的雷达身上。 巴基斯坦能赢,赢就赢在这套“组合拳”上,印度和达索公司就算把“阵风”夸上天,飞机本身再优秀,在体系对抗面前也得矮一头。 法国人不服也没办法,你说你“阵风”机动性好、航电先进、多功能性强,这都没毛病。 但现在是什么时代?超视距空战!大家都在几十上百公里外就“打招呼”了,导弹你来我往,谁还跟你玩近距离狗斗,让你秀操作?等你肉眼能看见对方的时候,搞不好已经“game over”了。 霹雳-15这种导弹,射程奔着200公里去了,就算“阵风”挂载的“流星”导弹也号称百公里以上,但关键是谁能先“点亮”对方,谁能把更精确的目标信息喂给导弹。 歼-10C本身底子不错,气动布局和航电系统都在不断升级,但它真正的杀手锏在于融入了咱们国家日益完善的作战体系。 预警机在高空一览无余,就像开了“上帝视角”,把战场态势摸得门儿清;地面雷达站织成一张大网,不留死角。 最关键的是数据链,把这些“眼睛”、“耳朵”和“拳头”无缝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高效运转的整体。 歼-10C就像一个优秀的射手,霹雳-15很给力,预警机、地面雷达和稳定的射击平台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反观“阵风”,单机性能确实可圈可点,在国际市场上也是香饽饽。但如果买家没有配套的强大预警指挥体系,或者数据链标准不统一,信息共享不畅,那“阵风”就可能变成一个“独行侠”。 在体系对抗中,“独行侠”再厉害,也怕“狼群”啊。印巴空战虽然具体细节众说纷纭,但一个普遍的看法是,巴方在战场态势感知和协同作战方面可能做得更好,让印军吃了暗亏。 这背后,体系的力量功不可没。 所以啊,未来空战的画风,只会越来越强调“云端决策,网络中心,智能协同”。单打独斗的英雄主义,在冷冰冰的数据和无处不在的传感器面前,越来越没有市场。 无人机集群、有人/无人协同作战、人工智能辅助决策、太空支援……这些听着科幻的东西,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谁能把这张“网”织得更大、更密、更智能,谁就能在未来的天空掌握主动权。这不是买几架先进飞机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整个国家军事思想、技术储备、工业能力和组织架构的全面较量。这场大棋局,才刚刚开始精彩呢!
打完印巴空战!印度发出感叹:我们是输给了半个中国空军
【27评论】【3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