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汶川地震,11岁的李佳芹被埋在废墟下十几个小时,她的父亲却不顾他人的劝阻,用手不停地刨挖,一个昼夜后,终于从废墟中把女儿挖了出来……
汶川县城东北角有片老居民区,红砖墙上至今留着几道歪歪扭扭的裂缝。
2008年5月12日下午两点多,十一岁的小姑娘李佳芹正坐在北川小学三楼的教室里描生字。
铅笔尖刚写出"家"字的宝盖头,房梁突然发出木头断裂的咔嚓声。
整栋教学楼像被人攥在手里的纸盒子,哗啦一下塌成碎块。
李佳芹眼前一黑,身子让课桌腿硌得生疼,耳朵里嗡嗡响。
她试着挪动左腿,发现小腿被水泥板压得动弹不得,后脖颈火辣辣地渗着血。
离学校五里地的菜市场里,李阳正蹲在摊位前择芹菜。
地面晃起来的时候,他一个踉跄栽进菜筐堆里。
等爬起来看清周围东倒西歪的货架,这个四十出头的汉子甩开膀子就往学校方向跑。
废墟堆得像座小山包,碎砖头里戳出来半截黑板。
李阳扑在瓦砾堆上就开始刨,指甲盖掀翻了也没觉出疼。
旁边穿迷彩服的小伙子拽他胳膊:"等专业设备来了再挖!"
李阳挣开手继续扒拉砖块:"我闺女认得我声音!"
月亮爬过树梢又躲进云层,李阳十个指头全磨秃了。
后半夜下起小雨,血水混着泥浆顺着他的袖口往下滴。
扒到第二天下半晌,碎砖缝里突然传来猫叫似的动静:"爸......"
碎砖块底下露出半截蓝校服,李阳拿衣裳下摆裹着手,硬是把压着闺女的水泥板撬开条缝。
等把浑身是土的李佳芹抱出来,他两条腿抖得站不稳当,还是咬着牙把闺女背回了家。
这事过去三个月,记者在临时安置房找到这家人。
李阳媳妇儿在板房门口熬中药,砂锅里咕嘟咕嘟冒着热气。
李佳芹右腿打着石膏,趴在床上写暑假作业,铅笔盒里还装着半截地震时用的铅笔头。
日子就像涪江里的水,看着平静底下总有暗流。
李佳芹初中毕业那年,家里分到地震后重建的新房。
搬家的卡车路过老学校遗址,小姑娘盯着那片长满野草的空地看了好久。
2015年高考填志愿,李佳芹所有志愿栏都填的医学院。
现在县医院住院部三楼的护士站里,总能看到个戴眼镜的护士给老人调输液管。
有回给伤员换药时她说:"当年我爸指甲盖都刨没了,我现在戴这橡胶手套算什么。"
李阳如今在社区当志愿者,逢人就讲地震时的事。
2021年绵阳晚报登过他带着居民练紧急疏散的照片,五十多岁的人嗓门还跟铜锣似的。
去年腊月社区消防演习,他扛着灭火器教大伙儿操作,灰白的头发茬上全是汗。
街坊们都说老李这些年没白忙活。
2023年夏天暴雨,后山发生小范围滑坡,他带着二十多户人家连夜转移,连条狗都没落下。
事后社区给他发奖状,他摆摆手说:"过日子就得未雨绸缪,这不就跟备着雨伞防下雨一个理么。"
李佳芹去年评上了护士长,朋友圈里除了医学知识科普,隔三差五就转个防震减灾的链接。
今年清明她值完夜班回老家上坟,看见父亲蹲在阳台上给逃生应急包添置新物件。
晨光里那些矿泉水和压缩饼干摆得整整齐齐,跟药房里的药品似的码成方块。
信息来源: 绵阳晚报《北川地震遗址旁的十五年》 中国青年报《汶川地震幸存者的职业选择》 四川在线《社区里的防灾达人》 北川县人民医院官网护理团队公示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