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规定,太庙正殿只能摆九个皇帝牌位;当太庙中的位置满了,就需要将世系较远的神主

科技历史回忆录 2025-05-13 09:49:21

明朝规定,太庙正殿只能摆九个皇帝牌位;当太庙中的位置满了,就需要将世系较远的神主迁出太庙,名曰"祧"。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明朝太庙这地方一开始就是场大戏,您想啊,老朱家坐天下最讲究的就是面子活儿,可里子全藏在这红墙黄瓦里头。 朱元璋这人打小在泥地里打滚,当了皇帝就怕别人说他不像样,洪武元年那会儿就摆弄起太庙的规矩。 他硬给往上追了四代祖宗封皇帝,连牌位都亲自端进殿里排排坐。 那时定了个“同堂异室”的章法,有人翻译成白话就是大伙儿挤一个大殿里,各占各的小单间。 最绝的是他搞出九庙规矩,说往后太庙只供九位主子,多出来的得往外挪,美其名曰“亲尽则祧”。 这套算盘打得噼啪响,就想把子孙后代都给圈在框框里。 可苏老头当年做梦也想不到,他那些规矩叫后辈改得七零八碎。 朱棣抢了建文的龙椅后头一件事就是收拾太庙,连亲侄子牌位都给扫地出门。 转头给自家亲爹朱标追封个“兴宗”塞进去,这摆明就是要给造反找个像样的说头。 等后来他搬了京城,干脆在南北二京各盖太庙,南京城里老牌位全搬北京城,往后再闹宫变都不耽误摆祖宗威风。 要说最浑不吝的还得数嘉靖爷,这位主儿为给亲爹弄进太庙能把满朝文武都折腾得掉层皮。 按老规矩,他爹不过是个藩王根本不够格,可这嘉靖老爷偏要拧着来,大礼议吵吵好几年硬是给生父挣来了“睿宗”名号。 老朱家的太庙规矩到这儿算是改头换脸,原先九庙祖制直接废了不说,连牌位摆放都打破老规矩。 大伙儿想想,原先大伙挤一屋变独门独院,原先超数就得移出去现在永远不许动,这嘉靖耍横倒是给后世开个坏头。 到后来万历、天启那几个主子修修补补,说到底还是踩着嘉靖的路数走。 等明朝最后那个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太庙里那些牌位倒像是给朱家王朝敲响的丧钟。 您仔细琢磨这里头门道,既是亲儿子给先人尽孝的场面活,更是各路皇帝给自己正名的生死局。 当年朱元璋定规矩想着万世太平,谁承想二百年下来被后辈改得没个囫囵样,要说这太庙哪是庙,分明就是挂祖宗名号斗法的擂台。 这故事后头藏着好些弯弯绕,比方说朱棣迁牌位那招就是阳谋,打着孝道的旗号给自己篡位开脱; 嘉靖闹腾大礼议说是尽孝,根子上是想拔高自家血统镇住群臣。 就连简单的牌位摆放都内藏乾坤,早年间按辈分排座后来按权势调位置,哪朝主子不想着在祖宗跟前显摆自个手段? 现下史书里记的那些祭祀大典,细看可不就是活人在死灵跟前演大戏? 说来也怪不得这些当皇帝的,老朱家发迹得晚,祖上根子树不深,全靠着太庙这出大戏维持体面。 可越是绷着越容易露怯,您瞧嘉靖硬改规矩反而显出心里虚得很。 所以说这太庙三百年变迁,其实就是给明朝历代主子宫斗权谋录又添个项目,牌位怎么搁、庙宇怎么改,说到底都是活人在纵横捭阖。 时至今日游客逛太庙遗址,那红墙黄瓦早褪了颜色,可要仔细端详,指不定还能瞅见当年那些刀光剑影。 朱元璋要是地下有灵,八成得拍大腿懊恼:老祖宗早安排好九间屋,哪个混小子竟敢乱拆乱建! 可这世道哪由得死人说话,活人折腾三百年,末了还不是落得牌位倒地君王死社稷? 对此您怎么看呢? 主要信源:(中华网——历代皇帝简介以及历史评价:明世宗朱厚熜)

0 阅读:0
科技历史回忆录

科技历史回忆录

关注我,关注体育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