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3年,35岁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庆功宴上,朱元璋命人将陈友谅18岁的妃子阇氏抓了过来,饶有兴致的说道:“陪我喝了这杯酒,便饶你不死”。看着梨花带雨的阇氏,朱元璋当即便起身将其拥入了帐中……
这个决定不仅在当时为朱元璋招来了批评,更在多年后为他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险些置其于死地。 当时,朱元璋和陈友谅可谓是如影随形的死敌。陈友谅先于朱元璋称帝建国,国号“汉”,自称汉王,曾一度实力强大,把朱元璋逼到角落。
后来,朱元璋逐渐壮大,1356年攻占南京应天府,并以此为根据地扩大势力。陈友谅见朱元璋坐大,于1363年率领大军讨伐朱元璋。当时朱元璋不在军中,陈友谅围攻其重要城池洪都。 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凭借洪都固若金汤的防守,与2万守军驻守了85天,直到朱元璋率军赶回。于是,在鄱阳湖,朱元璋和陈友谅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战。
当时,陈友谅的战船比朱元璋的先进强大得多,一度占尽上风。但朱元璋凭借机动作战和选准东北风的时机,终于战胜了陈友谅。这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以弱胜强的典范。 击败陈友谅后,朱元璋的大军攻入其都城武昌。此时,朱元璋本可以大开杀戒,以报之前被陈友谅屡次伤害之仇。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未烧杀抢掠,而是以安抚民心为主。这也为他赢得了人心,许多陈友谅的旧部也前来投降。 就在此时,有官员建议朱元璋收降陈友谅的妃子阇氏。阇氏年仅18岁,貌美艳丽。朱元璋本想到这是羞辱陈友谅的大好机会,于是当即派人将阇氏押到宴席现场。 当着手下将士的面,朱元璋说:“你若喝下这杯酒,我便饶你不死。”阇氏也明白现在的处境,为了活命只能依从,当即喝下了酒杯。朱元璋得逞后,当晚就将阇氏拉入帐中强占。这无疑是对陈友谅极大的侮辱,也打破了朱元璋自己多次强调的“不沾掠人妻女”的誓言。 就这样,阇氏被朱元璋纳入自己的后宫。不久她为朱元璋生下一子,取名朱梓,封为潭王。起初朱元璋对这个儿子也极为宠爱。但是,几年后有人传言朱梓实际上是陈友谅的遗腹子。这个传言的起源,很可能就是阇氏自己。 阇氏一直对陈友谅念念不忘,对朱元璋也怀着深仇大恨。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儿子朱梓来复仇。于是,阇氏在朱梓还小时,就反复对他说他的生父是陈友谅,他必须报仇雪恨。这些话语逐渐影响了朱梓,让他也对朱元璋恨之入骨。 在朱梓16岁时,阇氏的传言也逐渐在朝野传开。朱元璋对此也颇有疑虑,毕竟时隔多年,这种传言实在牵强。但朱梓已被阇氏影响,对朱元璋怀恨在心。在前往封地的路上,朱梓还留下了“宁见阎王,不见贼王”的铭牌,表达了对朱元璋的仇视。 最终,朱元璋以朱梓有谋反之心为名,派兵将他讨伐。朱梓在兵围城下,和妻子自焚而亡。朱元璋也在怒火中诛杀了许多宫人,只有马皇后幸免于难。至此,朱梓之乱才宣告结束,但阇氏埋下的祸根终于应验,险些害死了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