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清华校长梅贻琦病逝,家人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在病床底下竟然发现了一个手提包,谁知打开之后,大伙都傻眼了。 那年夏天刚开始,梅贻琦校长在病床上咽下最后一口气,身边围着家里人还有几个老朋友。 他走得安安静静,没交代后事,也没提钱财怎么分,等收拾床铺的时候,家里人发现床底下有个旧皮包,拉链都快磨秃了。 打开一看,在场的人都愣住了,里面整整齐齐放着一摞账本,纸都发黄了,密密麻麻写满钢笔字。 这些本子记着梅校长当清华校长那些年经手的每一笔公款,买粉笔的钱、给穷学生发的补助、修房顶的开销,连个茶叶钱都没往自己身上花过。 时间倒回1931年,那时候梅贻琦刚当上清华校长,外面日本鬼子闹得凶,清华园里的房子漏雨漏风,好老师都跑光了,学生连饭都吃不饱。 他直接把自己工资全贴到公账里,先紧着修教室、发助学金,他的妻子王贞仪为了养家,天天挑着扁担卖自己做的米糕,专门找偏僻胡同走,就怕被学生撞见难为情。 那时候北京城里跑的有轨电车,他天天跟着老百姓挤电车上下班,有回电车司机跟他聊天,还以为他是哪个小学的教书先生,压根没想到这是清华大学的校长。 他身上那件灰布长衫,袖口都磨得起毛边了,脚上布鞋补丁摞补丁,可脸上总是挂着笑模样。 1937年日本鬼子打进来,北京待不住了,他带着清华师生往南逃,跟北大、南开凑成西南联大。 昆明城里的破房子当教室,竹片子搭的棚子当宿舍,他到处给学生们找课本,给老师们凑饭钱。 为此还专门请来梁思成设计新校舍,听说要用好木料,赶紧摆手说使不得,最后盖的都是茅草顶的土房子。 那些年梅校长口袋里总揣着个小算盘,深更半夜还在灯底下扒拉,哪笔钱该买粉笔,哪笔钱能省下来给学生加个菜,算盘珠子打得噼里啪啦响。 账本上记着某年某月省下三块五毛钱,给物理系添了两支钢笔,某日从伙食费里抠出八角钱,给图书馆买了本旧书。 到了1946年回北京,清华园被日本兵糟蹋得不成样子,梅校长带着人修房补墙,自己办公室的窗户漏风就用报纸糊。 有商人想送他台进口电风扇,他死活不收,说"等教室里都安上电扇再说",学生食堂的饭菜比校长家的都好,他家顿顿稀饭咸菜,过年才舍得割半斤肉。 后来他得了重病,住院费都是老朋友凑的,学校要给他报销,他瞪着眼说"公家的钱是给学校用的"。 最后那些年他瘦得只剩把骨头,可只要说起清华的事,眼睛就发亮,临终前那个旧皮包还搁在床底下,谁也不知道里头装着啥宝贝。 现在清华园里有片梅园,春天开花的时候香得醉人,学生们经过那块刻着"梅贻琦"三个字的石头,总要停下来鞠个躬。 那个旧皮包如今在校史馆玻璃柜里摆着,外头看灰扑扑的不起眼,里头装的可是老校长一辈子的良心账。 要问清华为啥能出这么多人才,看看这个包就明白了,当家的把公家的钱当自家钱那么省着花,底下人哪有不好好干的理?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一个时代的斯文 | 梅贻琦先生逝世60周年
1962年,清华校长梅贻琦病逝,家人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在病床底下竟然发现了一个手
粉樱萌娃
2025-05-13 15:46:0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