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史上最大的痛是什么? 这个话题其实有两种说法,但是对我国的考古史来说都是很大的打击。 第一个是发生在洛阳金儿,这地方在东周那会儿特重要,是个大贵族的墓地,有人说里头甚至包括周天子们。 光墓据说有八座,旁边还有陪葬的三座车马坑,里面的宝贝更是价值连城,可惜就在1928年,一场大暴雨冲塌了墓地,把好多东西都给冲露出来了。 这一下招来了贼,接下来整整六七年时间,一伙儿盗墓贼跟黑市上专门收文物的人勾结,把这些宝贵的文物一件件地往外盗,偷运到国外去了。 据说就剩下个别几件,剩下的全散布在全世界的博物馆或者私人手里,成了文化遗产一个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另一个是挖明定陵,这是明朝万历皇帝跟他俩皇后的陵墓,按理说发掘皇陵是件大事儿,但当时的技术条件,尤其是文物保护这块儿,跟现在没法比。 地宫是打开了,里头确实金银财宝一大堆,但也发现了大量特别娇气的丝织品和字画。 问题就来了,空气一进来,这些东西立刻就开始氧化、变脆,肉眼可见地快速损毁,根本来不及好好保护。 还有皇上和皇后的棺椁,本来就可能被早期的盗贼破坏过,打开一看,里面的情况更是让人难过。 甚至出现了遗体残骸都没能得到妥善安置,听说有老乡捡走了部分,那场面真是看着都揪心。 这两个事儿,一个是被盗得一干二净,宝贝全流失了,一个是因为技术原因,挖出来又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坏掉了。 虽然情况不一样,但都让中国考古界和文化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说起来都是心里的痛,要说最大,感觉也可以并列。
1369年,71岁朱升,向朱元璋辞行:“陛下,老臣要回家祭祖。”朱元璋欣然同意,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