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湖北一民警被要求去调查墓地,谁知当他看清墓碑上的文字,瞬间泪目,他也因此卖掉了房子,花光了积蓄,走遍全国各地!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事情得从2005年说起。当时,余发海已经退休,但他还是会去处理一些公务上的事。 一天,他接到了一个去调查赤壁市羊楼洞村的一块墓地,核查墓地的相关资料。 听起来好像是个琐碎的小事,谁能想到,这一次的“调查”竟然让余发海的生活彻底发生了改变。 在墓地里,他无意中看到了墓碑上的文字,这些墓碑上,刻着的是142位烈士的名字,所有人都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墓碑上那一行行的名字深深地吸引了余发海。 他驻足良久,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情感。毕竟,这些人的英勇付出,才换来了今天我们能安稳过日子。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烈士的墓地似乎被遗忘了,许多人已经不再记得他们的名字,也没有人为他们扫墓,祭拜他们的英魂。 这让余发海感到非常痛心。他想,这些英雄已经为国家捐躯,为了大家的未来付出了生命,却连个合适的安息之地都没有。 于是,他决定:我要去找到这些烈士的家人,让他们回来祭拜他们的亲人! 余发海的这个决定,可以说是没有回头路的。他放下了自己平静的退休生活,把目标锁定了那142位烈士。 于是,余发海开始了艰难的寻找过程。这个过程远比他想象的要困难得多。 首先,他要查找烈士的亲人。 可是,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很多人的家庭都已经没有联系了,很多烈士的后代早已经搬走,甚至有的家属已经去世。 余发海光是从一份份老旧的资料中找出一个个名字和地址,已经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接着,他还要到全国各地去寻找这些人的家属。 没有网络,没有现代的快捷通讯方式,余发海只能通过一张张地图、一封封信,甚至是打电话到地方上的政府机关、社区,尽力寻找到这些烈士亲人的下落。 为了能走得更远、更顺利,余发海甚至卖掉了自己的房子,把所有的积蓄都投入到了这项工作中。 他用自己辛勤的双手,不惜一切代价,去联系每一个可能的线索,去寻找每一个亲人。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余发海的努力终于迎来了回报。在他不断地奔波与联系下,126位烈士的家属终于找到了! 有的家属已经是高龄老人,有的则是年轻一代,但无论是谁,他们在得知余发海的努力之后,都激动得热泪盈眶,纷纷表示一定要亲自回去,为自己的亲人扫墓。 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手。各种慈善组织、企业甚至当地政府都为烈士墓地的修缮提供了支持。 在社会各方的帮助下,烈士墓终于得到了修复,墓地变得整洁、美丽,烈士们的事迹也开始在当地广为传播。 余发海的努力,不仅仅是让这些烈士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缅怀,更重要的是,他唤醒了社会对历史的珍视。 毕竟,历史的记忆不应只是悬挂在博物馆的标本里,而是要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每个人心中不可忘却的一部分。 在这条路上,余发海并不是孤单一人,社会的支持、烈士家属的坚持、还有余发海的坚持与热忱,最终汇聚成了一个大大的力量。 英雄的事迹不应该被遗忘,而应该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这不仅是对他们的缅怀,更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责任感。 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余发海为何要卖掉房子,放弃退休后的宁静生活,去为一块墓碑而奔波。 但正是因为有了像他这样的人,社会才有了更多的温暖和力量,他不仅仅是在找烈士的家属,他是在让所有人都知道:英雄的精神,永远不会被遗忘! 信息来源:安青网——坚持18年为志愿军烈士寻亲 余发海走上安徽高校课堂
2005年,湖北一民警被要求去调查墓地,谁知当他看清墓碑上的文字,瞬间泪目,他也
寒雪覆松枝白
2025-05-14 01:01:28
0
阅读:39